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滕州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丰收”

发布时间:2020-04-23 来源: 作者:

  去年年底以来,滕州市抢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重大机遇,在东郭镇北部山区实施了枣庄市第一个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治理项目,彻底解决了该区域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现状,这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趟出了新路,这是滕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探索,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的滕州样本。土地增效:“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 时值暮春,微风习习。走在滕州市东郭镇北部山区新修的硬化道路上,映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眼帘是整齐划一的田地。作为滕州近年来实施的投资最大、区域最广、效益最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面积约3.5万亩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仅提升用地质效,凸显经济价值,更是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让时光倒流,还原数年前的东郭镇北部山区。乱石沟、零散荒坡制约了村民的农业耕种发展,“看天播种、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一度成为东郭镇34个村农业生产的痛点。在瓶颈的端口,激烈而深刻的思考“诞生”滕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区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起点、大手笔,科学规划、理性设计,土地综合整治释放了土地潜能,促进了农民增收,让3万余名群众的的“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 “滕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借助国家土地管理有关政策调整、不断加大低效闲置土地的整合力度。在枣庄市率先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全域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1.5亿元,3.5万亩,涉及东郭镇34个村。一方面解决了财政投入土地整理的单一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简化了申报程序和审批流程;另一方面,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切实为全市新增占补平衡指标3200亩,缓解城市建设项目开工指标问题。三是通过道路、水利配套、生态修复,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加了土地产出,增强了生态稳定性,改变了一年收一季的现状,实现了旱地变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预计每亩能为群众增收700元。”滕州市东郭镇党委书记颜丙磊道出了土地综合整治的意义。

001

  据了解,整个项目完成后,该区域将形成层层梯田化、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优质农田,一改过去山区只种一季花生或地瓜的历史,真正实现“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根据估算,3.5万亩的山区土地经过综合整治后可新增耕地面积3100亩,全部归村集体所有。若以900元/亩的价格统一进行土地流转,村集体年可增收280万元。“项目竣工后,可使大部分耕地质量至少提升0.6个等别,年可新增粮食产能400余万公斤,综合增产效益达到872万元。”在项目12标段现场,滕州市东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邓荣迎满怀信心地介绍“土地增效”背后的经济账。同时,项目区村民积极参与土地综合整治,2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做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今后,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土地经营模式,规划建设万亩中药材基地、万亩优质花生地瓜基地、万亩林果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力带动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农民增益:“小村庄”变成了“大集体” 只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因此,滕州市委书记刘文强发出了掷地有声地号召:“项目不仅要新增了耕地,提高了农田质量,也要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让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在土地综合整治高歌猛进的路上,他们没有忘记村民们的实惠。在土地综合整治高歌猛进的路上,他们没有忘记村民们的实惠。在持续放大土地整治的“造血”功能基础上,滕州通过推行“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扶贫”模式,为项目区1009名贫困村民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确保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谷山村是枣庄市级贫困村,耕地面积1740亩,全村394户1380人,其中贫困人口25户49人,通过实施水源井配套、塘坝清淤等工程,村里700多亩丘陵山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为种植毛芋头等高产高效作物、提高村民收入、稳定实现脱贫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土地治理是一项政府得民心、投资得利润、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作为项目承接主体,滕州市东郭镇精心组织,成立了6个指挥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靠上服务,为项目无障碍推进保驾护航。各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宣传政策,化解矛盾,让广大村民踊跃参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全面增强。

002

  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难点在于打破原有土地界限,重新规划。令山东明瑞土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牛得草没想到的是,项目涉及的34个村在工程期间实现了零上访、零投诉、零事故。土地综合整治看似是小事,却一枝一叶总关情,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滕州趟出了一条有特色、有成效的“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互惠共赢”的土地开发新路子,可为全市贡献占补平衡指标3100亩,将有效缓解耕地保护压力,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今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环保项目等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003

  农村增景:“荒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令村民高兴的事还有,眼瞅着土地综合整治在加速推进开来,村民们的生态安居梦也一步步变成了现实——硬化田间道路200公里,规划种植防护林1万余棵,及时复绿谷山矿山开采留下的生态顽疾。 “真没想到,咱小山村能从‘荒疙瘩’变成了‘金疙瘩’!”在莲青山下生活了60多年的贺成华感慨道。通过田块合并、、土地平整、坡改梯、石堰砌筑、土坎修筑等工程措施,对损坏的小山丘、小塘坝、蓄水池、大口井等水利设施进行整修,进一步完善引、蓄、灌、排相结合的农田水利体系,水土防护面积达到3万余亩,做到了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墒情。以此为契机,统筹抓好土地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化田间道路200公里,规划种植防护林1万余棵,及时复绿谷山矿山开采留下的生态顽疾。项目竣工后,该区域将形成阡陌纵横、层层叠叠、瓜果飘香、田园风光的生态农业区。同时,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农村宅基地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为下步村庄整合做好充足准备。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立足靠山、靠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规划建设了户主水寨、李沟古村落、莲青民宿等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精心打造“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农村增景、生态增色。

  (通讯员 孙颖 张胜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冬梅)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