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透过“两会热词”, 把脉前行方向

发布时间:2020-05-28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佚名

  “两会热词”,是现实的反映和民意的期待。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5月21日拉开大幕,备受瞩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有哪些“热词”值得关注?有哪些“热词”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透过“两会热词”,更好把脉前行方向。

  1 乡村振兴 充分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潜力

  许光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两会之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对破解乡村产业用地难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支撑。但从实际情况看,受制于规划规模、用地指标、供地方式等因素,一些农村产业项目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违法用地的出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低效闲置问题突出,农村集体和农民难以从土地上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笔者认为,充分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潜力,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不断创新政策,重点在给地、盘活和让利三个方面下功夫。

  给地,就是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要实打实地为农村预留出发展空间,适当满足用地指标需求。

  盘活,就是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实行更加灵活的土地置换,允许将零星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出的宅基地等,进行调整置换,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同时,立足乡村产业实际,探索创新更多供地方式。

  让利,就是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成片开发征地,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上,要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作者系本报记者)

  2 科技创新 “揭榜挂帅”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

  焦思颖

  在未来,当我们回忆起2020年,或许会看到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那就是——在疫情的推进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由智能科技驱动的未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多个科技热词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在“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发力点。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一直以来,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空、天、地、海领域科技创新融合,取得了一大批新进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不断出现,一方面,需要我们用科技创新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赋能,提高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需要提升基础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改革创新力度,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而科技创新的根本则是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时,特别用了一个新提法: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足见我们国家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渴求。

  过去与未来之间隔着一道墙,如何将两者打通,关键在科技,出路在创新。如何真正让创新主体“动”起来,科技成果“转”起来,创新能力“强”起来,需要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因素。(作者系本报记者)

  3 脱贫攻坚 以高质量打赢收官之战

  肖颖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党的十八大至今,中国的扶贫成绩单不断刷新:从2012年9899万贫困人口,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人。数字背后的种种努力,惊讶了世界,也温暖了国人。面临疫情这道加试题,我们能否在难度升级的情况下,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考验着决心毅力,更考验着能力智慧。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需要继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路走来,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离不开无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冲锋在先,离不开无数党员干部下沉帮扶,为贫困群众带去源源不断的资源、技术和发展思路。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需要继续发挥产业扶贫的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并将成果稳固住,需要在因户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高质量打赢扶贫攻坚收官之战,需要分析研判找不足。“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扶贫成果“实锤敲”,脱贫检验“回头看”,继续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力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脱担当,花开路上,党和人民一路同行。(作者系本报记者)

  4 耕地保护 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杨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近年来,我国农村耕地质量稳步改善的同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个别地方遏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还存在不严、不细、不实的问题。

  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严防耕地“非粮化”。一要优化布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笔者建议,结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工作,因地制宜地优选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粮食种植区域,牢牢锁住粮食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下限比例。

  二要奖补结合,提升粮食种植效益。可充分结合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根据规模化程度对种植粮食的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

  三要强化管理,规范耕地流转项目。像管工业用地一样严格管理耕地,细分耕地利用类型,综合土地区位、规模、耕地质量等因素,分类进行管控。同时,及时监督检查,纠正有损耕作层、改变项目用途等不良行为。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5 社会治理 解好基层现代化治理“方程式”

  段军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始终把基层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但在当前,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工作管理方式依然落后,个别地方在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方面存在“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的现象。 笔者认为,加快推动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要通过问责去“顽疾”。要高举巡察、巡视利剑,结合日常目标绩效考核,倒逼相关责任人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收起“小心眼”“小算盘”和长官意志,把心思用在维护全局利益上,用在具体落实提升上。 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的学习教育,让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快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起来,才能做好每一个规定动作,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创造出更多有效的自选动作。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解好基层现代化治理“方程式”,我们在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道路上就会方向更明、空间更大。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自然资源局)“两会热词”,是现实的反映和民意的期待。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5月21日拉开大幕,备受瞩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有哪些“热词”值得关注?有哪些“热词”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息息相关?本期《微言晓义》,让我们一起透过“两会热词”,更好把脉前行方向。

  1 乡村振兴 充分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潜力

  许光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两会之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对破解乡村产业用地难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支撑。但从实际情况看,受制于规划规模、用地指标、供地方式等因素,一些农村产业项目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违法用地的出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低效闲置问题突出,农村集体和农民难以从土地上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笔者认为,充分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潜力,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不断创新政策,重点在给地、盘活和让利三个方面下功夫。

  给地,就是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要实打实地为农村预留出发展空间,适当满足用地指标需求。

  盘活,就是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实行更加灵活的土地置换,允许将零星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出的宅基地等,进行调整置换,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同时,立足乡村产业实际,探索创新更多供地方式。

  让利,就是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成片开发征地,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上,要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作者系本报记者)

  2 科技创新 “揭榜挂帅”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

  焦思颖

  在未来,当我们回忆起2020年,或许会看到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那就是——在疫情的推进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由智能科技驱动的未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多个科技热词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在“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发力点。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一直以来,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空、天、地、海领域科技创新融合,取得了一大批新进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不断出现,一方面,需要我们用科技创新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赋能,提高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需要提升基础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改革创新力度,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而科技创新的根本则是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时,特别用了一个新提法: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足见我们国家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渴求。

  过去与未来之间隔着一道墙,如何将两者打通,关键在科技,出路在创新。如何真正让创新主体“动”起来,科技成果“转”起来,创新能力“强”起来,需要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因素。(作者系本报记者)

  3 脱贫攻坚 以高质量打赢收官之战

  肖颖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党的十八大至今,中国的扶贫成绩单不断刷新:从2012年9899万贫困人口,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人。数字背后的种种努力,惊讶了世界,也温暖了国人。面临疫情这道加试题,我们能否在难度升级的情况下,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考验着决心毅力,更考验着能力智慧。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需要继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路走来,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离不开无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冲锋在先,离不开无数党员干部下沉帮扶,为贫困群众带去源源不断的资源、技术和发展思路。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需要继续发挥产业扶贫的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并将成果稳固住,需要在因户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高质量打赢扶贫攻坚收官之战,需要分析研判找不足。“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扶贫成果“实锤敲”,脱贫检验“回头看”,继续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力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脱担当,花开路上,党和人民一路同行。(作者系本报记者)

  4 耕地保护 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杨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近年来,我国农村耕地质量稳步改善的同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个别地方遏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还存在不严、不细、不实的问题。

  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严防耕地“非粮化”。一要优化布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笔者建议,结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工作,因地制宜地优选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粮食种植区域,牢牢锁住粮食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下限比例。

  二要奖补结合,提升粮食种植效益。可充分结合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根据规模化程度对种植粮食的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

  三要强化管理,规范耕地流转项目。像管工业用地一样严格管理耕地,细分耕地利用类型,综合土地区位、规模、耕地质量等因素,分类进行管控。同时,及时监督检查,纠正有损耕作层、改变项目用途等不良行为。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5 社会治理 解好基层现代化治理“方程式”

  段军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始终把基层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但在当前,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工作管理方式依然落后,个别地方在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方面存在“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的现象。 笔者认为,加快推动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要通过问责去“顽疾”。要高举巡察、巡视利剑,结合日常目标绩效考核,倒逼相关责任人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收起“小心眼”“小算盘”和长官意志,把心思用在维护全局利益上,用在具体落实提升上。 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的学习教育,让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快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起来,才能做好每一个规定动作,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创造出更多有效的自选动作。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解好基层现代化治理“方程式”,我们在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道路上就会方向更明、空间更大。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自然资源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