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从远海到河坝:海洋科技走进抗洪救灾一线

发布时间:2020-08-19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新华社广州8月17日电 赴南北极、下深海远洋进行海洋工程勘察、海洋测绘、海洋调查研究,是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的家常便饭。 

  今年,在防汛最关键的“七下八上”时段,调查中心的专业海洋勘测队伍组成了抗洪小分队,在江西上饶、九江等地,完成了四个岸段129公里水下及水上堤坝地形勘测。 

  这支由一艘无人艇、三架无人机和六个“海洋人”组成的抗洪小分队,在抗洪前线奔忙了十个日夜。对于他们而言,虽然大风大浪见得不少,但在陆地水域作业,仍然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我是出发前一个晚上接到任务通知的,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不多,只能在路上讨论任务分工和作业方案,我们没有机会慢慢试,只能把所有困难想在前面,争取下水就能作业。”调查中心科研人员谢安远说。

  谢安远的老家在江西吉安,他一直关注着家乡的灾情。“以前认为抗洪就是扛沙袋,没想到这次能把自己所学用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从广州奔赴防汛一线,谢安远和队友们第一时间上到大堤。 

  这一次,谢安远和队友们带去了刚在南海海域完成首次深远海性能测试的“海洋探测一号”无人艇。但九曲十八弯的河岸线和滔滔洪水,是对无人艇和技术人员的新考验:由于水位上涨、雨水冲刷、堤坝重筑等原因,水下部分的形貌已经发生改变,不能依据原有底图进行无人艇的测线布设。 

  “江水环境比海洋环境更复杂,江面上到处是渔网和漂浮物,水面下是被淹的树木凉亭,再加上底图缺失、岸线曲折等,对驾驶技术和‘海洋探测一号’都是非常大的考验。”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海洋环境探测研究室负责人董超说。 

  抗洪小分队决定,人工操控无人艇行进开展水下地形测绘。7月23日下午,“海洋探测一号”无人艇完成了在江水上的首航。科研人员完成了14公里岸堤的巡检工作,随即快速制作出岸堤水下三维形貌图,并判断存在五处疑似风险点。 

  在完成此次支援任务后,抗洪小分队第二天就返回了广州。三天后,他们又收到前线的邀请,希望继续支持江西永修县部分圩堤段的险情预防和灾后重建。 

  “我是在第二次协助抗洪任务时加入抗洪队伍的,这一次增加了无人机拍摄水上部分的影像内容。”王志良是调查中心资深测绘人,他的主要工作是沿着防洪堤坝操作无人机。 

  “在这样的岸线环境里操作无人机比我们做海岸线测量时难度还要大。”王志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车辆保障不足,越野车把他放在目的地后,转身就去执行其他的接送任务,待测的33.5公里测线完全靠徒步。 

  沿着大堤布设了连绵8公里长的“龙吸水”抢排内涝水,抽水管把大堤划成若干细长的格子,和大堤组合成一只巨型“毛毛虫”。 

  “挺考验脚力,抽水管是软管不能踩,只能一边瞄着天上的飞机一边踮着脚看准空隙跨过去。”一天时间里,王志良背着无人机设备箱和18块备用电池,负重25斤,走完了17公里。 

  另一名队友高琦和王志良一起完成操作无人机测线,目睹被洪水蹂躏的土地,更能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当一位受灾村民请求高琦用无人机帮忙看一眼被淹的家时,他让飞机转了个弯。 

  “那位村民看到自己的房子后自言自语‘房子还在,家还在’时,我一下子理解了‘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话。”高琦说。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mtsy/202008/t20200819_2543568.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