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应用 > 正文

天然矿物的药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0-08-19 来源: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天然矿物的药用价值

  

  大家在购买珠宝玉石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类似于这样的广告:某某宝玉石具有强大天然磁场,可以消毒杀菌、治病强身、保持头脑清晰、赋予人体能量等等。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否认某些岩石和矿物确实能产生磁场、电场甚至放射性;但这种功能被严重的夸大了,,仅仅依靠佩戴几克或几十克重的小小饰品,就妄想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未免有些不切实际。事实上,某些天然矿物确实具有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只不过这种功效并非来自于佩戴某种宝石饰品,而是以药物的疗效方式体现出来。

  地球上的元素与人

   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人体内的元素组成和地壳岩石中元素的组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人类的演化与地壳的演化息息相关,而且,人体在不断地从地质环境中吸取各种化学元素。当我们人体长期缺少或者过多摄入某种元素时,就会得某种疾病。这是因为,我们人体内也存在着复杂的生物化学平衡。如果想彻底治疗这些特殊的病症,需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利用矿物来补充人体缺乏的微量元素,调节体内的生物化学平衡,是有科学依据的。

   事实上,矿物类药是中药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从自然界中寻求这种天然产出的矿物入药的记载,历代的医药典籍中共收录2600多种药物。其中,矿物类药物占到15%以上,约400多种,包括古生物化石、天然矿物、天然岩石等。在东汉来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就记载着药物21味,含矿物类的药方共计58方,现今已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可入药的神奇矿物

   石膏、清热、泻火

   石膏,又名二水石膏、生石膏,是一种含水硫酸盐矿物,化学式是CaS04·2H20。在医药领域,石膏的确有着特殊的功效。很多人只知道石膏能外用,骨科医生常使用熟石膏给病人固定四肢,但它的价值远不仅如此。中医学认为石膏味辛、大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在我国古代的药典中,石膏经常被称为细理石、冰石、寒水石、玄精石等,主要治疗高烧不退、肺热咳嗽、口舌生疮、中暑、气喘、湿疹、牙痛等病症。张仲景采用石膏为主并添加其它中药制成的白虎汤,是医学上的清热名方,一直沿用至今。

   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张锡纯先生更是善于使用石膏治病救人。1916年初,我国各地为了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当时的张锡纯正在革命军中担任军医,据说这年的正月,部队正在火车上由南向北进发,因部分列车破旧,寒风刺骨,有几个人病倒了,症状是身体发热,但并未出汗,张锡纯就将二两石膏,碾成细末,然后用二两半粳米(大米的一种)、三碗水煮汤,待粳米熟了之后让病人趁热喝下米汤,借着热气出完一身的汗,病人们便都痊愈了。张锡纯先生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用石膏组方用药者,竟达27副之多,称石膏“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以至于有人曾送张锡纯先生外号“石膏先生”,以赞美他巧妙运用石膏的神奇医术。

   1949年后,我国的医学专家借鉴张锡纯的经验,用石膏等原料制成的药物对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治疗咳喘、清肺、解毒的药物中都含有少许石膏。

   滑石,是一种含水的镁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 Mg3[Si4O10](OH)2。这种矿物通常为叶片状或致密块状,颜色为白色或淡绿色,偶尔也能见到浅黄、浅褐色,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其中的硅氧四面体彼此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在二维方向上无限延展的层面,层与层之间再与金属阳离子Mg2+结合成硅酸盐,正是这个原因才决定了滑石硬度很低,质软滑腻,是地球上最软的矿物之一。如果将滑石粉碎之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形成的干燥粉末就是滑石粉,这种物质为白色、细腻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可作外用药物,主治湿疹、痱子等病症,但滑石更重要的药用价值是利尿。

   《本草纲目》中记载:“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清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更是推崇滑石,称“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侯,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由此可见,内服滑石对于治疗小便赤涩热痛等症状效果很好,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之功效。

   在卫生状况不佳的19世纪以前, “尿布疹”曾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皮肤病。这是由于使用更换不勤或洗涤不干净的尿布包裹在婴儿身上,长时间接触和刺激婴儿皮肤所造成的,表现为新生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直到1894年,美国强生公司生产了第一款婴儿专用产品“婴儿爽身粉”,使得人们对婴儿的照料有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摆脱了尿布疹的困扰。如今,婴儿爽身粉在现在的市场上已经很常见,而且种类繁多,但主流产品都是用滑石粉作为主要原料的。

  辰砂:定惊、安神

   辰砂,又名朱砂、丹砂,在我国宋代以后因主要产于湖南辰州(今为沅陵),故而得名。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化学式为HgS,颜色呈暗红、鲜红或浅红色,磨碎的粉末呈鲜红色,半透明状,具有金刚光泽,质地较软。

   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受到惊吓或神经错乱是由于邪气入侵造成的,而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朱砂还被认为有避邪功能。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朱砂具有定惊安神的功效,对失眠多梦、癫狂、痉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我们常见的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中也含有少许辰砂。外用朱砂,具有解毒、扼杀皮肤细菌及寄生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毒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

   有文献记载辰砂“独用多用,令人呆闷”,表明经常服用或过量服用含有辰砂的药物易于引起慢性汞中毒的现象已逐渐被人们发现。

  硼秒:消痰、止陵

   硼砂是一种含水硼酸盐矿物,化学组成为 Na2[B4O5(OH)4]·8H2O,通常为白色或带有灰、黄、蓝、绿等色调,易于溶于水,主要产于干旱地区盐湖的干涸沉积物中,常常与石盐、天然碱、石膏等伴生,古人曾称其为蓬砂、大朋砂、盆砂、月石等。

   它有清热解毒、消痰止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疮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矿物呈弱碱性,对于多种致病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皮肤黏膜有保护作用,所以多作为外用药,宜研磨成末调敷,内服宜慎,不宜久服。

   有人发现,在做红烧肉时,先用少量硼砂将肉腌制一下,可以使肉肥而不腻,诸如此类的“生活小妙招”甚至被写成文章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没想到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这些错误的知识,投机取巧大赚“黑心钱”,在粽子中添加硼砂。人为添加硼砂到食品中,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将严重危及身体健康:因为硼砂进入人体之后与胃酸发生反应,可变为硼酸,这种物质积蓄在体内不易被排出,轻者可造成食欲减退,重者可造成死亡,有数据显示,成年人一次性食用硼砂,其含量达到1~3克即可中毒,超过15克即可导致死亡。

  雄黄和雌黄:驱虫、解毒

   雄黄和雌黄,是两种不同的矿物,但经常共生,形影不离。李时珍曾赞之日。“造化有夫妇之道”,故而有“鸳鸯矿物”的说法。之所以有雄雌之说,源于我国古人对矿物的错误认识,最初发现雄黄的古人以为雄黄只出现在山的阳面,雌黄只出现在山的阴面,故而按照阴阳五行学说而将其分雄雌两种,现在看来,这并不准确。

   雄黄,又名“薰黄”、“石黄”、“鸡冠石”等,成书于西汉末年的医书《神农本草经》最早把矿物作为药剂,其中就包括雄黄,书中写道: “雄黄味苦平,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知道,作为一种天然产出的矿物,雄黄具有解毒、杀虫、除恶疮的功效,可治疗疮痛、蛇虫咬伤、疟疾寒热等病症。

   雌黄,属硫化物类矿物,产于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地。性味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杀虫,祛痰,化瘀,解虫蛇毒。主治惊痫痰涎,疟疾泄泻,瘀血腹痛,瘰疬,疮痈,疥癣,痔疮,虫蛇咬伤。常与雄黄、辉锑矿等共生。

   雄黄和雌黄,都是砷的化合物,化学成分略有差异,雄黄的化学成分是硫化砷,化学式为AsS,而雌黄的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化学式为As2S3,但雄黄经过氧化可以变成雌黄。雌黄多用于外涂中药,可杀虫、解毒、消肿等,对多种癣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雄黄和雌黄中都含有砷,容易变成有毒物质三氧化二砷,即剧毒物质砒霜,所以,民间风俗将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并不可取,对于雄黄酒,我们也不宜饮用,更不可将雄黄和雌黄随意当作中药来用,需遵照医生的安排,方可确保无虞。

   中医,是我国最重要的国粹之一,自中华文明发源时便已随之共存。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就是被称为医之始祖的——《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其中阐述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运气学说等人体本身与自然辩证统一的思想,流传至今仍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颇深。古人多智,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在继承祖先的思想精华上推陈出新,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

  

  

  

                             摘自《地球》2020第2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k/kjxx/kpyd/101597139569074.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