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中国矿业报》:归来,依然美丽如初——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灾防治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0-08-19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8·8”九寨沟地震已过去整整三年。记者日前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的33个大项中,已有28个大项完工。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在汛期发挥了良好作用。截至目前,九寨沟景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灾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世界遗产九寨沟开展地灾防治工作困难重重,但在过去三年里,地质人坚持为九寨沟“疗伤”,努力把风险隐患降到了最低。记者就此专程走访了四川省地矿局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

  体检——让隐患点无处遁形

  尽管那次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但九寨沟树正寨村党支部书记克格珠仍记忆犹新:“只要下雨,我就不敢睡,生怕有石头落下。”其实震后,不少当地居民都有着这样的担忧。

  为防范地灾,汛期前的排查必不可少。时任四川省地矿局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副院长王海波是首批赶赴灾区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领队之一。

  在九寨沟,王海波所在的华地公司承担了排查中的“硬骨头”——漳扎镇全镇和九寨沟景区内的荷叶寨、树正寨等区域的排查。在漳扎镇沙坝村右侧山体崩塌点,他们通过无人机发现几处隐患后,便进行“贴地式”排查。

  与此同时,一场“天地对话”也在紧张进行——地质遥感中心技术人员将卫星拍摄的照片一一解译,利用卫星遥感新技术开展隐患识别。

  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先用技术对地表进行“全面体检”,然后利用激光雷达、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高位高隐蔽性部位进行解析,相当于对疑似病灶进行“核磁共振”或“CT检查”。

  有了“体检报告”和“CT”结果,王海波等排查人员就能更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临床诊断”,最终达到“区域-重点-靶心”的逐项深度调查。

  疗伤——根除隐患力求回归生态

  按照四川省政府此前印发的《“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围绕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把漳扎镇建成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四川省地矿局承担了九寨沟地质灾害治理的全部任务,景区内的89处应急治理工程,被分成四个标段,分别由该局下属的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地勘院地质工程公司承担。灾害点以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威胁景区公路、栈道和村寨聚集区。

  四川省地质勘察院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坦言,不同于其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这是位于5A级景区的一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治理的质量和效果意义深远重大。“当时收到的 一张告知书,上面密密麻麻列着施工注意事项,提醒施工中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如果说以前的地质灾害施工是在废墟中重建,那么此次施工就是在珍宝上雕刻,治理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植被、景观。“我们土方开挖的时候,不破坏原有地表的植被和苔藓,把它们移放在另一个地方。等到我们回填以后,再把它恢复。”陈新介绍说。

  记者在九寨沟黑角桥发现,紧邻黑角桥左岸的崩塌治理工程,高度近百米,地势险峻。陈新告诉记者,这个工程设计施工面积达2万平方米,按照原设计需要砍光坡面的树木,将整个坡面用主动防护网覆盖,就是用以钢丝绳网为主的柔性网包裹在岩石上,限制危岩崩塌,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但是地质人员考虑到该点位于双龙海一侧,如果全部砍光树木,整个岩面光秃秃的,会大大影响景观,所以在前期施工方案编制中就明确了主动网施工避开树木,调整了主动网的布设。

  上四寨神山不稳定斜坡是漳扎镇最大地质灾害点,震后,这里是一片疮痍,不稳定的落石,时刻威胁着村寨居民的安全。而现在,一道道已经完工的防护网、拦石墙、格构护坡,正“护卫”着上四寨村村民的安全。

  华地公司通过仔细勘查研究灾害点变形破坏模式和危害方式,在不同坡段采用了格构护坡、防护网、拦石墙防护三种不同的治理措施,确保从根本上治理地质灾害。

  华地公司总经理曹楠表示,治理效果很好。在最近几次的汛期,经受住了检验,保证了到神仙池及九寨沟景区的道路畅通和周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还体现在设计思路上。下季节海公路边坡上部崩塌治理工程,是一期地灾治理项目中投资金额最大的治理项目,也是九寨沟景区地灾治理控制性工程。

  该项目采取“棚洞+桩板拦石墙”方式进行治理,最大亮点是在棚洞紧靠下季节海子的一侧,立了61根桩,做成一个个小窗口。“把地灾项目和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新的风景线。”华地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7月9日,阿坝州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对治理工程一、二期进行了最终验收工作。专家组认为,地灾治理工程质量良好,治理外观彩绘与九寨沟当地民俗风格协调,既达到了防灾治灾的效果,又美化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环境。目前,三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成效也已初步显现:多次抵御住汛期降雨的影响和泥石流的考验,拦蓄了大量的崩塌和泥石流冲出物,确保了沟内村寨和道路的安全。

  监测——一有蛛丝马迹立即知晓

  经过“治疗”,“人间仙境”正归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多源遥感监测和实地科考发现,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植被生态景观已逐渐恢复至震前水平。

  “景观恢复了,地灾治理工程也有序完工,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有灾害发生。”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九寨沟的防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防范灾害的关键在于监测预警。去年7月,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正式开始建设。针对景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平台分别布设地表位移、裂缝变形、泥位、雨量等多种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一体化。一张“人防+技防”的防灾体系已编织成网,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让受威胁人群快速转移撤离。

  “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平台就会自动发出信息。”今年5月的一个夜间,九寨沟一处威胁公路的地灾隐患点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平台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防灾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灾害规模很小,砂石都没有冲到公路上就停住了。”平台建设方——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王蕾说,24小时紧盯着隐患点,不放过一场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的优势凸显,从而保证了游客在景区内放心游玩。

  目前,九寨沟景区内已安装400余套监测设备,全覆盖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前防灾都靠人,现在又多了一重技术保障,地质人员对防灾充满了信心。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mtjj/2020/8/13/0ff4634b72e245138fb80bdd3aa169bc.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