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项目 > 正文

海陆空协同 织密防控监管网

发布时间:2021-05-13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5月2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负责人率队前往浒苔绿潮防控监管一线,听取东海局浒苔绿潮防控监管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工作汇报,看望慰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期坚守工作岗位的监管人员。截至4月30日,东海局派出监管人员145人,确保做到紫菜养殖企业监管全覆盖。

  据东海局浒苔绿潮防控监管指挥部副指挥长、东海局海洋预警监测处负责人许啸春介绍,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江苏省政府的领导下,东海局与江苏省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求,每年开展浒苔绿潮防控监管监测工作。2020年11月以来,东海局已经完成了2个阶段的紫菜养殖区监管监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监管。下一步,东海局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对浒苔绿潮防控成效开展评估,全力以赴遏制浒苔绿潮灾害的发生、发展。

  海上巡航不间断 

  “一丝不苟,勤奋刻苦,工作积极性很高。”这是指挥部同事对王肖波的一致印象。

  4月26日,来自东海环境监测中心的王肖波刚刚随“中国海监202”船完成巡航任务。订好了“五一”假期回家的机票后,又临时接到通知:指挥部要选派一名工作经验丰富、协调沟通能力突出的领队,组织协调“向阳红20”船、“中国海监205”船以及携带固定翼无人机,执行船舶巡航监管任务。王肖波立即退掉了机票,主动请缨参加船舶巡航监管。此后,按照指挥部要求,王肖波作为领队率领船舶巡航编队在预定海域不间断、反复巡航。

  谈及为何要不间断、反复巡航,王肖波解释,该海域的流场并不规律,企业对紫菜养殖筏架和缆绳的除藻时间、作业进度也不一致。在流场作用下,零星落滩或入海的绿藻会时常聚集在一起,必须要不间断、反复巡航,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在外人眼中,船舶巡航很简单,就是坐在船上寻找海上漂浮的绿潮。其实不然,茫茫大海上,寻找绿潮谈何容易,如同大海捞针。

  同事何海生也参加了本次船舶巡航。他介绍,在流场作用下,许多漂浮的绿藻会聚集在一起,藏在大海的潮沟里,监管人员如果没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难发现绿藻的踪迹。同时,他们还要时刻关注马尾藻的情况。

  原来,近期的当地天气条件适合马尾藻生长,一旦暴发,将会富集在紫菜养殖筏架和缆绳上,严重影响养殖企业的除藻进度,对浒苔绿潮防控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船舶巡航将马尾藻监测列为重点监管内容。

  坚守海上平台 

  据介绍,指挥部设立了2个海上监管平台,采用了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切实做到监管无死角。

  来自新洋港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杨定基乘船登上了其中的南平台,负责操作无人机执行监管任务。4月30日晚,南平台所在海域受到大风天气影响。根据以往经验,附近海域的紫菜养殖筏架很可能受大风影响遭到破坏,顺着海流漂移过来。

  第二天,大风依旧呼啸。如此天气条件下,无人机无法起飞。鉴于现场情况,杨定基不敢有丝毫懈怠,通过目视的“土办法”观察海面情况。果然,傍晚时分,南平台附近的海面上,陆续漂来了一些紫菜养殖筏架的残骸。杨定基立即拍摄照片、视频,并初步判断筏架残骸上的主要附着物为马尾藻、绿藻。随后,他按照相关操作规程,立即将现场资料上报指挥部。

  杨定基说,相较于船舶,在平台上工作生活更加受限。他在平台上的工作场所是一间机房,里边摆满了仪器设备,只有一个宽约1米的过道可供使用。一把折叠椅就是放电脑的工作台,睡觉时机房里充斥着机器运行产生的噪音,经常是钻到睡袋里迷迷糊糊地凑合一夜。

  “此前,上级领导曾安排别的同事与我轮换,但我没有答应。”杨定基说,“上一次平台不容易,我们都是乘船过来的,最近海况不好,使用船舶进行轮换和补给都成了问题,再加上我渐渐习惯了平台上的生活,争取坚持到任务结束,免得别的同事再来受罪。”

  深入生产一线 

  当地人把紫菜养殖船称为“坐滩船”,这是因为紫菜养殖设施主要集中在滩涂之上,落潮后的养殖船因坐滩而得名。这段时间,监管人员坚守养殖生产一线,随“坐滩船”进行现场监管。

  一般而言,每次随“坐滩船”进行现场监管,短则七八天,长则十多天,监管人员要与养殖工人同吃同住。“坐滩船”上空间狭小,舱内长不到2米、宽不到1米的上下铺,就是大家睡觉的地方。

  5月6日下午,江志法刚刚完成一次“坐滩船”现场监管任务,返回指挥部驻地休整。江志法来自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4月15日登上“坐滩船”,仅中途随船返航卸货在陆地休息了一晚。

  20多天的随船监管生活,让江志法清瘦了许多。他介绍,“坐滩船”上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概念,所有工作都是随着落潮涨潮进行的。每天清晨,监管人员要穿好防水裤随养殖工人一起下滩涂进行现场监管,一直干到下午涨潮后才有时间上船休整,经常是下午吃午饭,夜间吃晚饭。

  谈及“坐滩船”上的艰苦生活,曾经参加过远洋科考、海洋断面调查的江志法并不在意。他说:“今年船上的生活好多了,有白菜、豆腐、咸菜,还准备了方便面、自热米饭。听之前随‘坐滩船’开展监管工作的同事说,每次刚把饭菜做好,成群的苍蝇就蜂拥而至,争夺食物,吃饭就像打仗一样。”

  今年是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的陈圣安第四次参加监管工作。“我每次从‘坐滩船’回到陆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陈圣安说,海上紫外线辐射强、温度高,再加上要穿齐腰高的水裤,每次上船的第一天,身上就黏糊糊的,实在闷热难耐。

  4月30日,陈圣安所在“坐滩船”也遇到了大风袭扰。“当时,大风呼啸,电闪雷鸣,我们所在的‘坐滩船’没有来得及回港避风,大风裹挟着冰雹袭来,砸在玻璃上啪啦作响,听说另外有一艘‘坐滩船’的玻璃都被冰雹砸碎了。”谈及当时的场景,陈圣安仍心有余悸。

  相较于生活上的艰苦,让滨海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刘天明更担心的是手机信号不畅。他说:“按照要求,我们随‘坐滩船’现场监管期间,要每天两次向指挥部报告现场工作情况、传送工作资料。海上信号时有时无,每天按时传送资料是一个大问题。”

  为此,刘天明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套传送资料的小技巧:先传送容量最小、信息量最大的工作日志,再发送照片、视频等容量较大的资料。

  “通过这个办法,可以让指挥部准确及时掌握现场监管情况。”刘天明说。

  应对高强度工作压力 

  除了艰苦的生活环境,监管人员还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的可愚参与了潮头水监测任务。每次监测时,他和同事要搭乘拖拉机前往滩涂上的监测站位,在退潮时进行现场环境监测和水样采集,并要在现场对水样进行检测。潮水上涨后,他们要一边后撤、一边监测,如同潮水赶着监测人员往后跑。

  据介绍,进行潮头水监测具有一定风险性,作业海域存在短时间突涨数米的“怪潮”,监测人员必须在进行监测作业的同时,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变化,否则将难以脱身。

  可愚说:“当地潮水上涨迅速,监测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充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监测任务。”

  这段时间,东海环境监测中心的何日光因为熬夜工作,双眼时常是红红的。在指挥部,何日光身兼两职,负责无人机资料整理和卫片解译工作。

  因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时效性快、工作效率高等特点,成为浒苔绿潮防控监管工作的“利器”。每天无人机作业结束,何日光和同事们要反复观看无人机采集的大量视频资料,进行汇总核实。一旦在视频中发现问题线索,要立即上报,写入工作日报,在工作例会上进行解读,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在何日光看来,工作更辛苦的是工作日报编写人员。“每天我们提交报告素材时都将近凌晨了,工作日报编写人员才刚开始忙碌,经常要干到凌晨三四点钟,大家都熬成了‘夜猫子’。”何日光说。

  其实,在浒苔绿潮防控监管一线,类似的人和故事俯拾皆是。在履职尽责、默默奉献的团队氛围中,监管人员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hy/202105/t20210513_2631943.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