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重庆日报1月29日:重庆:到2025年,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3万人

发布时间:2022-02-18 来源: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作者:佚名

  1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获悉,《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已于日前印发。根据《规划》,到2025年,重庆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不低于12.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全市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3万人。

  这些目标意味着什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统筹考虑资源保护、空间保障、权益维护三大核心任务,突出抓好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管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工作。上述目标体现了《规划》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提供坚实的资源要素支撑。

  该负责人表示,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规划》布局了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九项重点任务。将深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

  其中,对于广受关注的城乡自然资本增值,《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实现对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的现代化监管。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和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动自然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生态保护修复仍是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间,重庆将继续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建立“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要实施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耕地保护事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要求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加快形成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耕地保护新格局。严格耕地保护责任,推动建立“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保护激励性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其中包括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注重提高产业用地产出率、公共设施用地使用率、存量建设用地供地比重,积极推进土地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

  具体来说,对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要加强用地供给,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全面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优化土地供应审批管理,加强土地出让统筹,探索实行“一区两群”差别化管理。

  此外,《规划》还提出推动矿产资源有序绿色开发。到2025年全市市级绿色矿山建设比例达到60%;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规划自然资源数字产业化,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重庆将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增强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合力,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创新建立“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统筹平衡机制和“五年储备、三年滚动、年度实施”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引导,全面保障《规划》各项工作做深做实。

  新闻延伸>>>

  数读“十三五”时期

  重庆规划自然资源工作主要成果

  ● 世界银行评价重庆登记财产指标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最优。

  ● 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3个实用性村规划入选全国第一届乡村规划优秀案例。

  ● 页岩气产量居全国第一。

  ● 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推进,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3%。

  ● 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生态地票、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入选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5%。

  ● 系统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地灾隐患点销号3863处,避险移民搬迁近3万人,实现全市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建成全市综合市情系统等系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资料来源: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原文链接:http://ghzrzyj.cq.gov.cn/zwxx_186/mtgz/202201/t20220129_103633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