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知识 > 正文

整县推进,农田建设“提标增速”

发布时间:2022-05-15 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整县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

  清明过后,油菜花结满了青色的荚,绿油油的麦子也开始抽穗。江淮“只此青绿”,一派蓬勃生机。

  “考虑到基础设施对机械化作业的支撑,在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上,各地重点以高标准农田为依托成片建设。今年优质专用麦面积达2972万亩以上,其中单一品种万亩片达350个,目前苗情整体好于常年。”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副局长曹高飞说。

  耕地保护是“三农”工作的三件要事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推深做实田长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保耕地数量,提耕地质量。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方案,部署在利辛县等10个县(市、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今年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新建高标准农田51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实施整县推进试点,就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速度,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发局局长孔少林表示。

  据孔少林介绍,试点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发展有潜力、具备整县建设条件的地区,通过全域规划、要素聚合、机制创新、拉升标杆,加快补齐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将县域内适宜治理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基础设施配套、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管理等要素集聚。

  根据方案,纳入试点单位的10个县(市、区)中,到2023年底有2个县(市、区)完成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建设任务,到2024年底累计5个县(市、区)完成建设任务,到2025年底10个县(市、区)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鼓励试点单位以外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整县推进建设,在全省打造一批功能配套化、生产规模化、作业宜机化、管理数字化、生态优质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工程。”孔少林说。

  “被列入试点是南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机遇,我们将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发挥群众和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模式,坚持整合资源、多元投入,确保按计划在2024年完成试点建设任务。”滁州市南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司党义表示。

  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较重。

  去年农业农村部下达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00万亩,全省实际落实建设面积500.18万亩,安排建设537个项目。截至去年底,全部建设任务已全面开工,全年新增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560.34万亩,为全年任务500万亩的112.07%。投入是保障。去年安徽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资标准提高到2250元,全年共落实各级财政资金近118亿元,亩均财政投入达2358元。此外还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714万元。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10万亩。

  高标准农田发挥了哪些效益?

  “从这几年持续建设情况看,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孔少林介绍,从2019年大旱和2020年大涝看,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都经受住了考验,抗旱排涝成效明显,抗灾减灾作用显著,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增收100斤以上,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为安徽省夏粮18连丰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度项目建成,预计将新增粮食产能37689.47万公斤、棉花74.88万公斤、油料1638.86万公斤、糖料8.8万公斤、其他农产品1702.09万公斤。

  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是农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了解,通过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科技普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2021年度项目建成后将惠及100.78万户农户,预计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11.11亿元,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350元。

  建设中安徽省坚持绿色发展,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21年,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7.64万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9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06万亩,有效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项目区引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3个,鼓励引导项目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施用、种养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

  围绕“两强一增”,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安徽省一直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比如,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四个结合”探索实践。2021年,全省支持脱贫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惠及119个脱贫村、3万多户脱贫户。再比如开展绿色农田创建示范,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和塘堰湿地系统,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尤其是2021年投资标准提高后,提高部分的资金重点用于绿色农田示范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监管、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数字农业等内容。”省农发局副局长程巍东说。

  “在已有基础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试点,是改革创新的最新举措,将鼓励各地继续推进机制创新,发挥对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程巍东表示,试点单位将围绕“两强一增”行动计划要求,重点突出夯实基础设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宜机化改造等八个方面建设内容。

  在夯实基础设施上,将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实现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建设农户急需的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生产道路等设施。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补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高粮食生产和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在改造提升上,将从2023年起,在确保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对建成年份较早、投入较低等建设内容全面不达标的建设区域,可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

  在耕地保护上,各地将加快推广应用功能性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配套设备,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因地制宜、综合采取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推广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综合技术提升基础地力。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要求耕地质量提升0.1个等级;在宜机化改造上,将结合“一户一块田”和“标准地”改革,加快推进零散地块整合,实施农田弯变直、坡改梯、小并大改造,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

  体制和机制创新,也是试点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将继续开展“四个结合”探索实践,创新创新“高标准农田+”模式,围绕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强化管护利用,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管护一体化新路径,完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ztzl/gdzlbhyjs/mtbd_28775/mtbd/202204/t20220407_639580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