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大豆高产竞赛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6-23 来源: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辽农农〔2022〕98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省农科院、省农业生产工程中心、沈阳农业大学:

  为加快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充分挖掘大豆单产潜力,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实施方案>的通知》,我省制定了《2022年全省大豆高产竞赛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落实。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17日

  (主动公开)

  2022年全省大豆高产竞赛实施方案

  为充分挖掘我省大豆单产潜力,努力实现增产增效,加快推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

  大豆是植物蛋白、食用油脂和蛋白饲料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和畜禽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大豆多为分散种植,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产量和种植效益总体偏低,加之近年来玉米种植比较效益较高,大豆种植规模整体较小。我省地处北方春大豆产区,大豆增产潜力较大,平均亩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曾创造出一批亩产30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推进我省大豆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不断提升大豆单产水平为突破口,实现提单产、增效益、扩产能的目标。

  2022年,在我省大豆主产区开展高产竞赛,集中打造一批大豆高产百亩方、千亩片,集中推广一批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力争涌现出一批大豆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全面提升我省大豆生产水平。

  二、产量目标

  以创高产为核心目标,以百亩方为基本单元(平原地区大豆连片不少于100亩,丘陵山区大豆连片不少于20亩),集中打造一批大豆高产典型。

  (一)净作春大豆。亩产不低于230公斤,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亩产不低于350公斤。

  (二)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带状间作大豆亩产不低于120公斤,玉米亩产不低于当地当季平均水平。

  三、实施范围

  (一)实施区域。突出大县、大方,我省大豆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大豆生产县参加全国大豆高产竞赛,建立一批百亩集中连片示范方,在示范方内开展小面积高产攻关(单一田块不少于3亩)。同时,参照全国竞赛办法,全省大豆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的大豆生产县参加省级大豆高产竞赛。

  (二)参与主体。按照“具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原则,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基层农技人员、乡贤人士等各类主体自主自愿参与。

  四、实施步骤

  按照主体申请、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要求,分步骤有序实施。

  (一)主体申请。我省统一组织发动,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由主体在大豆成熟1个月前向本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示范方的地点、面积、品种、田间管理、预期产量等情况。

  (二)县级自测。根据主体的申请,参照大豆测产方法(附件1),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对所有参赛田块开展理论测产,最终每种类型选择1~2个有望获得大豆最高产量的田块,于大豆成熟20天前向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测产申请(附件2)。

  (三)省级复测。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的材料统一审核,并组织开展理论测产和评价筛选,形成我省大豆高产竞赛名单,从名单的不同类型中选择2个有望获得大豆最高产量的田块,于大豆成熟10天前向农业农村部提出实收计产申请。

  (四)部级抽测。根据上报结果,全国农技中心牵头在大豆成熟期组织专家进行机械实收计产,确保产量结果真实可靠,最终由农业农村部公布各生态区、各类型的大豆高产竞赛结果。参加省级竞赛的,由省级组织专家进行实收计产。

  五、组织方式

  (一)专家组成。省级复测时,成立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其中不少于3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从事大豆等作物科研、教学、推广和统计部门的专家。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外地专家担任,外省专家不少于2人。实行回避制,所用品种育种者、与申报主体有利益关联的专家不参加专家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测产专家组由不少于2名从事玉米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的专家组成。

  (二)测产步骤。对实收测产的地块,专家组清仓检查收获机械、校准称量工具后,对目标地块机械实收。在准确丈量实收面积、测定水分含量、杂质率等基础上,折合13%的标准水分含量计算大豆产量(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按14%标准水分折算)。

  (三)结果认定。专家组根据实收产量,结合田间大豆播种前、成熟期、整体长势、品种、关键技术、田间管理情况、改进建议等出具验收报告,并及时向委托开展测产的部门提交。各地不得擅自发布全国高产竞赛结果,最终结果由农业农村部统一对外发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落实。组织种业公司、农资企业、行业协会等方面积极参与,成立由农技推广、科研教学、统计部门等单位人员组成的高产竞赛评审专家组,集中各方力量,整合相关项目,形成推进合力,确保高产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省级成立高产竞赛评审专家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宋书宏辽宁省农科院(大豆专家)

  副组长:王文斌辽宁省农科院(大豆专家)

  谢甫绨沈阳农业大学(大豆专家)

  宋宝辉辽宁省农业生产工程中心(玉米专家)

  成员:刘永涛丹东市农科院(大豆专家)

  董友魁铁岭市农科院(大豆专家)

  曹永强辽宁省农科院(大豆专家)

  李盛有辽宁省农科院(大豆专家)

  赵海岩辽宁省农科院(玉米专家)

  李凤海沈阳农业大学(玉米专家)

  王宏伟沈阳农业大学(玉米专家)

  王津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处长

  (二)加强技术指导。省级专家组成立3个技术指导组,分别由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省农业生产工程中心牵头负责,做好大豆重点产区高产竞赛技术服务,指导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选择良种、配套技术,做好田间管理、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各地也要成立技术服务组织,做到县有技术指导组、高产竞赛田有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工负责,做好全程跟踪服务,记录高产竞赛技术措施及相关数据。对涌现出的高产典型,要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推介一批大豆高产品种。

  (三)加强监督考核。各地要对竞赛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过程管理和结果认定,全过程建档立案,收集整理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记录高产竞赛各项工作、技术措施,文字、影像资料要齐全、完整。要严格标准规范,落实监督责任,确保竞赛结果真实可靠。要加强参赛主体认定,确保田块归属明确、主体身份明确,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对大豆高产竞赛活动,以及涌现出来的典型案例、高产品种、技术模式集中宣传报道,扩大影响,辐射带动今后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对不同生态区城、不同类型单产排名靠前的一批主体进行通报表扬,并通过适当方式给予奖励。

  附件:1.大豆高产竞赛测产方法

  2.部级大豆高产竞赛报名表

  3.部级大豆高产竞赛申报表

  附件1

  大豆高产竞赛测产方法

  一、净作大豆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根据种植面积、地力和大豆长势情况将示范田分成3~5个测产点。每一测产点采取对角线3~5点取样法,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随机选点。采取等行或宽窄行播种的,在样点中连续测量11行的距离,计算平均行距(米)。选择相邻4行,每行选择连续11株计长,计算平均株距(米)。连续测定10株的株粒数,计算平均株粒数。百粒重按该品种审定公告计。

  2.计算公式。亩产(公斤)=株数/亩×株粒数×百粒重(g)×10-5×0.9。

  注:1.株数/亩=666.7 /(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2.平均行距和平均株距指取样点的平均数。

  (二)实收测产

  1.测产方法。在百亩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面积不少于3亩),采用机械实收计产,用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含量。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2.计算公式。实收折标准水产量(公斤/亩)=[实收重量(公斤)/实收面积(平方米)]×666.7×[1-水分含量(%)]÷[1-13%]。

  二、带状复合种植大豆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根据种植面积、地力和大豆长势情况将示范田分成3~5个测产点。每一测产点采取对角线3~5点取样法,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随机选点。测量相邻3个生产单元的距离(每个生产单元是1个玉米带宽+1个大豆带宽+2个相邻大豆玉米间隔),除以大豆总行数,计算平均行距(米);选择相邻2行大豆,每行测量连续11株大豆的距离,计算平均株距(米),每行测量连续10株的株粒数,计算平均株粒数;百粒重按该品种审定公告计。

  2.计算公式。理论亩产(公斤)=株数/亩×株粒数×百粒重(g)×10-5×0.9。

  注:株数/亩=666.7/(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二)实收测产

  1.测产方法。在百亩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面积不少于3亩),应收获生产单元的整数倍,采用机械实收计产,准确丈量实收生产单元面积(注意区分大豆占地面积)。用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含量。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2.计算公式。实收折标准水产量(公斤/亩)=[实收重量(公斤)/实收生产单元面积(平方米)]×666.7×[1-水分含量(%)]÷[1-13%]。

  三、带状复合种植玉米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根据种植面积、地力和玉米长势情况将示范田分成3-5个测产点。每一测产点采取对角线3~5点取样法,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随机选点。连续测量3个生产单元的距离(每个生产单元是1个玉米带宽+1个大豆带宽+2个相邻大豆玉米间隔),除以玉米总行数,计算出平均行距(米);选择相邻2行玉米,每行测量连续11株大豆的距离,计算平均株距(米);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计数每穗粒数,求出平均穗粒数。

  2.计算公式。理论亩产(公斤)=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10-5×0.85。

  注:亩穗数= [ 666.7/(平均行距×平均株距)]×平均穗数/株。

  (二)实收测产

  1.测产方法。在百亩方中选取产量最高的田块(面积不少于3亩),收获生产单元的整数倍,且排除地块边界玉米4行以上。采用机械全田实收计产,用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含量。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穗落粒不计算重量。

  2.收获方法。机械收粒。东北、西北地区应采用机械收粒,每个样点收获全部籽粒装袋称重,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注意区分玉米占地面积)。每个样点随机选取3批次籽粒样品,每批样品随机抽取2公斤左右,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水分含量,重复5次取平均值;按四分法取500克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机械收穗。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注意区分玉米占地面积)。按照理论测产方法计算亩穗数。按平均穗重法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水分含量。

  3.计算公式

  机械收粒:实收折标准水产量(公斤/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水分含量(%)]×[1-杂质率(%)] }÷{实收生产单元面积×[1-14%]}×666.7。

  机械收穗:每亩鲜穗重(公斤/亩)= [实收重量(公斤)/实收生产单元面积(平方米)]×666.7;出籽率(%)=样品鲜籽粒重/样品鲜果穗重;实测产量(公斤/亩)=鲜穗重(公斤/亩)×出籽率(%)×[1-籽粒水分含量(%)]÷(1-14%)。

  

  附件2

  部/省级大豆高产竞赛报名表

  (参赛主体所在县填写)

  县(区、市)单位:亩、克、公斤/亩

  序号

  面积

  实施

  地点

  大豆

  品种

  亩株数

  单株粒数

  百粒重

  理论产量

  投入品

  是否合规

  联系人

  联系方式

  1

  

  

  

  

  

  

  

  

  

  

  2

  

  

  

  

  

  

  

  

  

  

  3

  

  

  

  

  

  

  

  

  

  

  注:实施地点细化至乡村。

  

  单位(盖章)

  年月日

  

  附件3

  

  

  

  

  

  部/省级大豆高产竞赛申报表

  省(区、市)

  ()区域()类型

  

  单位:亩、公斤

  

  

  

  

  

  

  申报县

  实施地点

  攻关面积

  亩产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市级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注:1.区域主要指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

  2.类型主要指净作春大豆、净作夏大豆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3.表中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须填写申报县联系人。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zwgk/zdgkwj/202206/t20220620_45991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