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吉林省经济作物体系团队

发布时间:2022-07-14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经济作物体系是2009年我省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点第一批5个试点产业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加快现代化进程,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吉林省高粱、谷子、食用豆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整合利用我省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重点开展了双减栽培技术、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专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集成研究与示范,实现了高粱、谷子、绿豆标准化生产。多年来设立“特色高粱、谷子、绿豆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11个,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高淀粉高粱高效栽培技术”、“谷子简化栽培技术”和“食用豆高效生产技术”等技术36个。目前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励16项,制修定标准10个,鉴定科技成果1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8篇,培育博士、硕士研究生11人。经济作物体系团队对吉林省杂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优化高粱产品结构

  为推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吉林省高粱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前位,以酿造型高粱为主,为酒业提供初级酿酒原料。2012年以来,由于高端名酒消费减少,原有的产品结构制约了我省高粱产业的发展。多年来,经济作物团队大力开展了特色高粱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工作。在长岭、梨树、安广、通榆等建立了食用高粱、乌米高粱、帚用高粱、糯高粱等特色高粱示范基地2万余亩。与梨树县乌米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的乌米专用高粱新品种“S161”品种大面积生产示范中,相同条件下感病率超过“沈杂5”11%,每亩收入可达5000-8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推动杂粮杂豆产业提档升级

  以往吉林省西部杂粮杂豆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管理粗放,零散种植,品质差,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多年来,体系团队培育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高粱、谷子和食用豆等特色专用新品种吉杂319、吉杂140、公谷88、九谷25和吉绿10等,为实现杂粮杂豆产业提升打下基础,同时开展配套新品种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审定6个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完成了吉林省高粱、谷子、食用豆生产技术规程,重点对接和技术服务21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将我省酿酒高粱淀粉含量平均由68%提高到74%,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和直立型绿豆新品种应用实现了谷子、绿豆生产全程机械化,出口型绿豆蛋白含量突破25%,推动了我省杂粮杂豆产业全面提质升级。

  推动特色区域产业成为优势产业

  杂粮杂豆是吉林省西部的优势产业,乾安的弱碱小米,大安的帚用高粱,通榆的绿豆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近年来,经济作物团队攻克了杂粮生产和市场上急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难题,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特色区域产业成为优势产业。以往吉林东部谷子主产区乌拉街镇主推谷子品种为九谷20,米色亮白,商品性好,米质优良,但株高1.6米左右,不抗倒伏,不抗谷子白发病和谷瘟病,不适合机械化收获。吉林西部乾安、通榆等谷子主产区主推品种为金谷2号,株高矮,米质优,适合机械收获。但米色略白,不抗除草剂,生产田完全依赖人工除草,劳动效率低,均不满足现代农业对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针对这些瓶颈问题进行了科技攻关,自2015年后陆续培育出系列抗除草剂优质谷子新品种九谷25、公谷88等及配套轻简高效新技术推广应用于生产,有效解决了多年困扰我省谷子生产除草难、易倒伏及抗病性差的关键问题。仅除草环节公顷节支增收2000元以上,提高了农民种植谷子的积极性。大安市安广镇西部乡村一直以来都种植帚用高粱,生产以农家品种为主,植株高,易倒伏,导致产量低、商品性差。2013年,团队选育出帚矮1号帚用专用高粱,株高1.3米,站秆成熟,解决了帚用高粱收获期严重倒伏的关键问题。目前,已在大安市安广镇乐胜乡永安村大面积推广。随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提升了帚用高粱产量和帚用品质,农民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民种植1公顷大荛子、加工成大笤帚收入在15000元以上,比原来提高效益1200元,“长发牌”大笤帚获得吉林省名牌殊荣。吉林省的小豆、绿豆一直是出口创汇的特色品牌,多年种植导致生产上出现了红小豆黄叶病害。在我省西部主产区通榆、长岭等地黄叶病害均有较重发生。这一病害严重影响出口产品产量和品质。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分析,探明了该病症属红小豆缺铁性非侵染性病害。对此,团队研究出采用播种沟施螯合铁,进行定量精确补铁技术,有效解决了红小豆黄叶病害,提升了我省出口小豆品质。

  建立杂粮杂豆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为应对我省日益频繁出现的极端气象条件和日益严重的病虫害发生,针对我省杂粮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如低温冷害、飓风冰雹、干旱洪涝及某种病虫害大面积突发等重大突发性灾害,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全省主产区初步建立了高粱、谷子、食用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在2011年大安蝗灾、2013年白城冰雹灾害和2018年台风中,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开展相关灾情调研、信息反馈和制订应对方案等应急性工作,及时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和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使生产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减少了农民损失。

  承担公益性社会服务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作物创新团队先后有28位专家,在全省各地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线上线下举办各类公益性农民技术讲座、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76次,主要是针对高粱、谷子、小豆、绿豆安全生产技术,高效施肥技术,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保苗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职业农民、种粮大户、专业技术合作社、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2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0余份,重点对接服务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社、大型家庭农场及加工企业等21个。解决技术难题22个,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

  截至目前,经济作物团队选育高粱、谷子、小豆、绿豆等新品种43个,按平均5%的增产量计,累计增产粮食2.2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8.8亿元;新技术应用实现平均节约成本50元左右/亩,合计节约成本3.1亿元。启动重大突发性灾害应急响应预案,挽回经济损失3225万元。年约7万户农民受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jnpx/202207/t20220710_85066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