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土地 > 正文

梓潼县扎实推进园区建设 提升种业发展水平

发布时间:2022-07-14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梓潼县紧紧围绕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把现代种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农业先导性支撑产业,在水稻制种产业上持续发力,依托全县5.01万亩全省最大优质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扎实推进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一、提升基础水平,引领“智慧农业”

  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着力提升以黎雅镇为基地核心区的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基础水平,园区水稻制种规模达2.38万亩,年产量达900余万公斤,产值突破1.2亿元。一是提升规模化水平。组织水稻制种龙头企业与制种村集体、大户等成立梓潼县稻香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规范化管理。在联合社的主导下,建立健全制种企业与制种村集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保障制种农户利益,充分调动制种农户积极性,不断扩大制种基地规模;在联合社的协调下,规范制种合作模式,龙头企业年初合理计划制种地点和规模,经双方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村集体与农户严格落实制种田块,确保制种面积只增不减;在联合社的统筹下,引导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内的农户全覆盖开展集中连片水稻制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开展水稻制种,规模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二是提升设施化水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心,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实现路网、水网、田网、电网、物联网、观光网、信息化网“七网”协调发展,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农田灌排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截至目前,建设园区内高标准农田2万余亩、各类水利工程60余处、田间作业便道80公里、200亩以上种子生产基地15个。三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围绕新品种培肓、新装备研究、新技术试验、商业化育种体系,搭建“共享技术实验平台+知识产权+政策服务+人才服务+市场应用”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市场化需求分析对接大型企业、中小农户技术需求。运用传感器、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自动化的土壤、气象、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辅助生产者科学制定生产策略。四是提升机械化水平。依托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菅管理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新增无人植保机等大中型作业机械369台,通过“链状式”“精准式"服务,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打造“工厂化育秧、集中式烘于”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年累计为制种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3.03万亩,机械化率达85%。2020年成功获评四川省社会化服务示范县。

  二、狠抓能力建设,发展“科技农业”

  突出科技带动和新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创新发展。一是狠抓科技引领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与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及四川西科种业等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成立梓潼县农博士工作站,构建专家服务团队,与西科大水稻研究所联合成立“水稻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专家大院”,与川种等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核心基地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农机服务中心等,全面提升制种科技能力。二是狠抓育种创新能力建设。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高效开展商业化育种,加大力度研发水稻制种种质资源等育种新材料,研发运用分子育种、基因重组等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叠盘暗化育秧技术、制种低温烘于技术等新品种、新技术15项。在黎雅镇兰花村建设100亩育种基地开展新材料、新品种测试筛选工作,筛选高产、稳产且适宜本地的优质水稻品种。三是狠抓品种测试评价能力建设。严格开展水稻制种去杂,依托县种子管理站专业实验室和龙头企业通过DNA同工酶测试种子纯度,利用发芽箱测试种子发芽率,利用水分测定仪测试种子含水量,对种子净度、饱满度等常态化开展检测。依托水稻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专家大院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展示评价、观摩和品牌推介等活动。四是狠抓新业态融合发展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建设观景平台(三层)、展销中心、水稻制种文化走廊和农耕文化体验馆等,在村级活动阵地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亲民化党群活动阵地,全力打造集农业观光、产品销售、文化体验、吃住服务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

  三、强化要素保障,打造“示范农业”

  坚定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举全力保障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梓潼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园区管委会,将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园区服务机制,围绕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召开联席会议7次,出台政策措施5条。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约6.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75亿元,2021年再次争取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项目奖补资金3000万元,该项目将连续实施5年,共计争取项目资金1.5亿元,助力园区建设。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梓归”人才回引工程和农技推广人员挂点联系园区制度,回引水稻制种农业技术专家42人、培育本土“文昌农博士”6名,对园区实行网格式技术指导,开展职业农民专题培训。四是强化规划保障。聘请第三方公司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规划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构建“一带两镇三区”总体布局(“一带”即现代种业发展示范带,“两镇"即黎雅和卧龙特色种业强镇,“三区”即智慧种业核心示范区、标准化水稻制种示范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7/5/4bb261651ef54c86a338ccdbaf3634e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