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正文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172号(农业水利类01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致公党中央:

   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治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淮河流域现代水利防、蓄、用工程体系

   近年来,水利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淮河防洪体系建设,推进地处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山东等五省(以下简称“沿淮五省”)行蓄洪区调整建设,构建淮河流域现代水利工程体系。一是推进行蓄洪区调整建设。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提出38项治淮工程,推动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和滩区居民迁建。截至目前,江苏省黄墩湖滞洪区调整建设等工程已基本完成,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滩区已累计完成38.3万人迁建,其中河南省6.1万人、安徽省29.2万人、江苏省3万人。二是加强流域易涝洼地治理。严格落实《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实施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截至目前,安徽省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等工程已完成,河南省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等项目正在推进。三是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2021年,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 以省域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以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以调蓄工程为节点,支持省级水网和河湖连通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沿淮五省调蓄和排洪水平。

   下一步,水利部将采取务实举措,推动构建淮河流域现代水利防、蓄、用工程体系,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强调研指导。深入开展行蓄洪区管理、干支流生产圩整治等工作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改善行蓄洪区和干支流滩区人、水、地关系。二是开展规划修编。加快推进新一轮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因地制宜科学设置排涝标准,推动沿淮五省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工作调度,推进沿淮五省水网工程和重点平原易涝洼地治理项目建设,提升其对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关于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发挥巨大的农业潜力

   近年来,我部会同水利部等部门,积极推动沿淮五省发挥区域和自然优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720.68亿元支持沿淮五省建成高标准农田7356.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988.5万亩,推动淮河流域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提升。二是完善农田灌排体系。2016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78.76亿元支持淮河流域431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有效提升了灌溉排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支持沿淮五省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2021年沿淮五省粮食种植面积54825万亩,比2020年增加281万亩。2022年先后两次向沿淮五省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50余亿元,有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四是积极发展适应性产业。支持沿淮五省在行蓄洪区调整优化种养殖结构,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产业,合理安排生产岔口,推广水生蔬菜种植、渔鸭鹅立体养殖、稻渔综合养殖等模式,促进行蓄洪区农民稳产增收。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水利部等部门,聚焦淮河流域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农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一是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大力推进沿淮五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加大淮河流域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力度,全面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业主运行维护责任,促进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三是完善生产扶持政策。稳定并强化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加快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稳定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四是健全风险保障机制。指导行蓄洪区优先发展避灾减灾产业项目,完善农业减灾防灾预案,强化农业保险承保和理赔工作,减轻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三、关于延长农业产业链,建立中国绿色食品基地

   近年来,我部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支持淮河流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一是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沿淮五省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62个,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9682个,提升绿色食品生产供应能力。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70亿元,支持沿淮五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建设以粮油、水产、畜禽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250多个,打造湖北禽蛋、河南怀药、安徽小龙虾等产业集群25个,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等项目建设,有力提升淮河流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三是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沿淮五省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地理标志农产品971个。

   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淮河流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围绕市场需求,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建设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加快品牌培育。落实《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继续支持沿淮五省培育一批具有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三是打造全产业链。支持沿淮五省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和市场体系,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

   四、关于全面构建淮河流域生态屏障体系

   近年来,我部配合国家林草局,强化政策保障、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淮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构建淮河流域生态屏障体系。一是开展造林绿化。近5年来,支持沿淮五省开展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生态廊道等造林工程,完成任务6411.5万亩。2021—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8.5亿元,支持河南省南阳市、安徽省池州市、湖北省咸宁市、山东省济宁市和潍坊市等地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示范带动淮河流域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湿地保护。2021年,制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约谈暂定办法》,压实地方政府湿地保护主体责任,目前已实现对淮河流域的10处国际重要湿地、9处国家重要湿地、223处国家湿地公园疑似问题卫片判读全覆盖,督导相关省份开展核查整改,淮河流域内湿地保护体系已基本建立。三是加快森林城市建设。2018年,印发《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积极推进各地稳步开展城市创建。截至目前,沿淮五省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62个,49个城市正在创建。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配合国家林草局,加快构建淮河流域生态屏障体系。一是开展全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聚焦大别山区、淮河流域上中下游等区域,加快实施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推动农田生态廊道建设,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强化湿地保护。加强对沿淮五省湿地破坏、违规占用等督查督办,遏制湿地破坏行为发生,推动制定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配套政策。指导沿淮五省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升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水平。三是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创建。落实沿淮五省森林城市建设任务,抓好顶层设计,加强工作指导,引导更多城市加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行列。

   感谢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2年8月26日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FZJHS/202209/t20220901_640843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