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征地批复 > 正文

《关于解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68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桑哲等6位委员:

  《关于解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收悉。经与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黄河三角生态大保护

  (一)编制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组织编制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2021-2025年)》。本次规划根据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禀赋,以保护“河陆滩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为目标,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一园两带三区多点”的保护空间格局。提出了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空间、监测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施水系连通与水资源保障、建设灾害防御体系、开展自然教育和社区参与、实施支撑保障体系项目等8项重点任务;部署了退化生态空间保护修复、黄河沿岸生态廊道建设、滨海岸线生态廊道建设、陆海污染综合治理、黄河故道水系疏浚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等31项重点工程,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科学谋划生态补水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委托中国水科院编制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配置与水系连通规划(2018-2030年)》,构建科学合理的取、蓄、输、用、排的水系格局,形成“河、陆、滩、海”入海循环主干道,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区域水土环境。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东营市高标准编制完成了《东营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规划》,明确了生态补水的用途范围、补水实施主体、资金筹措和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二是开展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研究。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补水及监测网络建设项目(一期)》研究,深入研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水过程,对现有设施的补水能力进行评估。本项目拟于2022年底完成。

  三是编制年度生态补水实施方案。省水利厅转发了山东黄河河务局生态补水有关通知,东营市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2022年东营市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为责任主体,编制本行政区域生态补水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补水责任主体、补水对象选择、补水监管职责,合理选择需生态补水的湿地、河道。当前《东营市2021-2022年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实施方案》已经通过山东黄河河务局组织的技术评审,初步申请补水3.21亿立方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方案正由保护区管委会编制。

  (三)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一是实施引黄闸(船)工程,提高引提水能力。东营市积极对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完成了6座引黄闸(船)审批手续办理;今年拟投资3亿余元完成新改建引黄闸(船)建设,在黄河现行流路两侧形成9个引水设施布局,将自流引水从34个流量提升至94个流量,扬水从8.6个流量提升至40.6个流量,实现全天候生态补水。

  二是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改善湿地水环境。编制实施《水资源配置与水系连通规划》,建设引水提水设施,连通河汊、沟渠输水通道,构建“河、陆、滩、海”水系连通网络,保证黄河水引得出、送得到,打通黄河与湿地的大循环,贯通湿地内部的小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稳定区域水土环境格局、扭转生态退化趋势,促进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推进三角洲湿地修复工程(二期)、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二期)建设,连通湿地水系24公里,修复湿地1000公顷。推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建成5座引黄闸(船),连通湿地水系24公里,提高生态补水能力。

  (四)实施退化湿地修复工程

  对不同退化类型湿地进行了不同的修复措施和工程,有力推进湿地恢复工程,完善和提高淡地结构和功能。一是针对退化淡水湿地,建设湿地内部水系调蓄设施,保证生态补水;建设和修复深水区、浅水区、鸟类繁殖区和生态岛,形成不同水深梯度的空间格局,提高湿地生境多样性。推进实施2022-2023年度湿地修复工程,修复湿地1000公顷。二是针对盐沼退化湿地,实施微地形塑造、水文连通和生物连通调控,修复退化盐地碱蓬、柽柳湿地;开展海草种子播散与枝茎移植,系统恢复海草床,实现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推进实施2022年度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恢复盐地碱蓬1050公顷、恢复海草床50公顷。

  (五)打好黄河口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一是开展黄河口海域工业废水排污口、城镇雨洪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口、海水养殖排放口整治,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整治任务。高位推动实施“湾长制”,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3个省级海湾污染整治指导意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黄河口海域陆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黄河口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是指导东营市及上游沿黄各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扎实有序推进工业、农业农村等七大类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从源头减少污染物入黄河量。2021年,黄河干流山东段6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其中东营入海口丁字路口断面部分污染物指标石油类、BOD5、总氮分别较去年改善50.0%、15.4%和3.6%。

  三是2021年10月9日,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开展近海各类储碳生态系统碳汇方法学与标准研究。

  四是2021年6月,东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东营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初步建立了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五是为助力东营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实施方案》,2020-2021年共下达东营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返还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2.02亿元,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相关工作。

  六是推动湿地碳汇标准研究,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鼓励和推动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滨海湿地碳汇项目方法学,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先行区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开展碳汇交易提供方法依据。积极探索区域碳普惠机制,推动山东省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落实,为湿地碳汇提供消纳空间。探索建立湿地碳汇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形式支持湿地碳汇,提升湿地碳汇的生态价值,逐步将湿地碳汇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加快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

  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公园创建评估工作的通知》(公园办发〔2022〕1号)部署要求,东营市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在全面梳理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自评估,形成了自评估报告呈报国家林草局,协调配合完成了国家林草局组织的第三方评估。

  (一)省级自评估情况

  2022年3月5-6日,邀请中国科学院魏辅文院士组织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山东大学等单位的9位专家学者组成自评估专家组,对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及相关成果进行评估。评估组听取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情况汇报,查看了生态修复和矛盾调处等现场,审查了我们梳理形成的20卷创建成果档案材料,对照国家公园创建评估5方面、20项指标要求进行了质询讨论,认为黄河口国家公园已完成了国家公园创建各项重点工作,国家公园指标体系完成度达100%,支撑材料条理清晰,内容翔实,达到预设目标,取得预期成效,并在国家公园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新模式、陆海统筹型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二)国家林草局组织第三方评估情况

  2022年3月11-14日,国家林草局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组织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自然资源部海洋信息中心等5名专家,邀请中国工程院张偲院士为顾问,组成以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为组长的评估工作组,通过实地勘验、内业审核、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列出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核实,对黄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自评报告、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技术成果和创建工作档案等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核。评估工作组认为: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并取得良好成效,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恢复成效明显;技术成果和创建工作档案材料翔实齐全,创建评估工作准备充分;技术成果材料体现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和区位特点,国家公园候选区涵盖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管理体制机制相对完善,管护基础比较扎实,矛盾调处和综合执法等方面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三)谋划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以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基本思路,统筹黄河三角洲优势科研力量,高标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开展有组织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支撑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治理,助力黄河三角洲区域高质量发展,并面向全流域,对标国内、国际大河河口,提升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视野和格局。

  研究院面向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针对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基础与前沿交叉研究、智能立体组网监测研究与应用、决策支持研究与战略咨询为核心。通过打造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平台智库与战略咨询平台、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文化传承与发掘平台等六个平台,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系统性研究工作,力争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与服务水平一流、管理与运行开放高效的知名陆海统筹型生态保护科研机构。

  三、强化资金和技术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

  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提高了政治站位,按照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推进方案,不断对接具体事宜和工作安排,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要求,逐一细化任务内容和时间节点,切实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高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

  (二)强化资金保障

  对接沟通省市发展改革、财政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保障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顺利开展,探索建立建设国家公园资金保障长效机制。一方面,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92亿元,支持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使东营市省级以上湿地公园面积超过500公顷、国际重要湿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对提升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400万元,按照《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规定,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补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约束作用,促进提升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

  (三)强化技术支撑

  联合中科院、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等科研院所和机构的技术力量,提升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功能,加强短板方面的研究与监测,加强对河口湿地、海洋的水环境、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等的系统监测,提高科学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

  6位委员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与财政部沟通对接,加强部门协作,强化统筹资金。继续对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给予重点支持,落实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黄河三角洲绿色低碳先行区发展建设。积极参与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争取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等项目纳入基金支持范围。

  二是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山东境内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着力改善黄河口海域环境质量。持续在黄河流域加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同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及日常监管监测,推动黄河干支流水质持续改善,科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高质量建设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根据国家林草局关于国家公园设立报批工作计划安排,近期国家林草局将组织专家对审查通过的部分国家公园设立申请成果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征求有关部委意见,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设立。我们将积极跟进国家部署安排,主动汇报对接,按国家要求第一时间完成国家评审论证会前的准备工作,跟进做好做实报批设立工作,力争早日获批设立。

  最后,再次感谢6位委员对我省自然资源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恳请6位委员继续关注我省自然资源工作,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意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2年8月8日


原文链接:http://dnr.shandong.gov.cn/zwgk_324/xxgkml/jyta/zxwytablqk/202208/t20220810_40242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