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加强国际海洋合作纪略 大道同行 共享机遇

发布时间:2022-12-08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2022永续海洋论坛现场。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供图

  风起东方,大潮奔涌。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新时代中国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

  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大背景下,各方期待中国为解决全球海洋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新方案、作出新贡献。

  连日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密集主办、承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论坛和研讨会,邀请全球海洋领域政商学界人士,紧扣开放、合作、共赢等关键词,激荡思想、凝聚共识,为促进国际海洋交流合作架起互利共赢的桥梁,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迎五洲客 计天下利

  11月4日,由海洋基金会、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2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闭幕。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外国驻华使馆高级官员、国际组织及涉海部门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会,线上注册参会人数超5000人。与会专家围绕蓝色伙伴关系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

  “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分析现状、预判趋势、提出建议。”海洋基金会理事长吕滨在论坛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海洋基金会正在推动实施的“十大行动”。他表示,近年来,海洋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以关注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国际海洋合作为切入点,聚焦全球海洋治理、气候变化与海洋合作、蓝色伙伴关系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扩大交流,凝聚共识。诚挚邀请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与海洋基金会的各项活动,为保护海洋、治理海洋凝聚更多智慧、更多共识、更多力量。

  在海洋基金会搭建的合作平台上,既有政府部门负责人,也有国际组织代表;既有来自发达国家,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的嘉宾……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

  11月9日,由自然资源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海洋基金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岛屿国家海洋合作高级别论坛在福建平潭召开。来自太平洋、加勒比和印度洋地区的10多个岛屿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外海洋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的代表和专家学者180余人参会。

  与会代表聚焦岛屿国家普遍关注的气候变化、经济复苏与发展等问题,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灾害监测预警、蓝色经济、海洋科技和能力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论坛发布了《海岛可持续发展倡议》,提出探索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等6项倡议。

  海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在论坛总结发言中表示,多个岛屿国家代表对中国与岛屿国家特别是与小岛屿国家在海洋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这一论坛对于推动岛屿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开发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意义。论坛通过的《海岛可持续发展倡议》,标志着中国—岛屿国家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希望各方以本次论坛成果为基础,不断深化海洋领域合作,共同造福全人类。

  11月10日上午,海洋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2国际海岛论坛在福建平潭召开。潘新春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海岛是海洋中的璀璨明珠、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倍加珍惜和保护。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海岛环境保护和海岛经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快发展海岛经济,提高海岛居民生活水平。中国在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海岛优势产业、密切合作交流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供岛屿国家参考借鉴。

  “海洋基金会愿与各海岛国家合作开展‘海上丝路’项目,共同推动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岛经济发展。”潘新春说。

  从“一方领唱”到“众声合唱”

  2017年6月,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海洋大会上提出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今年6月举行的联合国海洋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发布《蓝色伙伴关系原则》,得到各国热烈响应。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提出以来,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一方领唱”到“众声合唱”的跨越。

  11月10日下午,由海洋基金会、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联合主办的“多利益相关方共建可持续的蓝色伙伴关系”圆桌会议召开。

  潘新春在主持会议时回顾了蓝色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介绍提出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主要原因:一是海洋是一个流动的整体,必须坚持全球观、整体观、系统观、合作观进行海洋治理;二是通过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各国可形成合力和共享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三是中国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愿意与各国分享发展经验。

  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驻华使馆的代表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方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潘新春表示,各位代表和专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将对大家提出的真知灼见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逐步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为更好地构建蓝色伙伴关系贡献力量。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的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最重要的国际海洋立法进程之一,得到各国高度重视。

  11月11日,海洋基金会、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厦门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 BBNJ的国际立法学术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召开。自然资源部、外交部等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包括海洋保护区在内的划区管理工具等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以及跨领域问题”两个议题,来自中国、挪威、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

  潘新春表示,海洋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海底矿产、海洋生物资源等的科研、保护、开发、利用,要统筹考虑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要统筹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内陆国家的诉求。各位与会代表对于 BBNJ有着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交流信息、碰撞观点、启迪思想、凝聚智慧。

  11月12日,由厦门大学、海洋基金会、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主办的2022永续海洋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

  本次论坛由开幕式、嘉宾发言、专题讨论3个部分组成。潘新春在开幕式上表示,海洋基金会将继续与大家携手办好永续海洋论坛,深入交流思想,共享成功经验,互鉴创新方法,探寻科学规律,奉献真知灼见,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戴民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等专家就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增强海洋经济韧性、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等建言献策。

  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海洋基金会成立以来,同各国广交朋友,不断加强与各国、国际组织的海洋领域合作,取得一系列务实成果,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以下简称海洋十年)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项宏伟行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作出相应部署。

  为响应“海洋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近年来,海洋基金会以“海上丝路”项目为抓手,与18个国家相关部门签署了协议,培训了2000多名各国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完成专题报告100多个。

  今年,海洋基金会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委员会,共同策划了包括“海上丝路”项目在内的“加速海洋空间规划在西太及邻近地区的实施”项目,获得联合国批准纳入“海洋十年”行动。

  同时,海洋基金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联合申请的相关项目,也被批准纳入“海洋十年”行动。这些项目的获批,对于海洋基金会凝人心、聚人气、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6月举行的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海洋基金会与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联合主办了“海洋空间规划促进蓝色经济发展:太平洋地区的机遇”边会,斐济、汤加、所罗门群岛、印尼、泰国、荷兰以及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专家齐聚一堂,海洋基金会“海上丝路”项目获得各国高度评价和肯定。

  目前,“海上丝路”项目稳步推进,收集资料、编制海洋空间规划、研究海洋产业布局、国别专题研究、网络培训、招商引资联络、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海洋基金会实施的相关项目,还为中外发展蓝色经济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海洋基金会与广东深圳、海南海口、河北唐山、浙江宁波、山东青岛等共同策划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项目,面向全球招商引资,积极联系欧洲高新技术企业与其精准对接,协助做好服务工作,助力我国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面向未来,海洋基金会将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坚定扩大交流合作的决心,为中外共享海洋发展机遇、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为推动全球海洋发展贡献更多方案和智慧。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hy/202211/t20221125_27686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