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01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建设农业强国,生态低碳是方向,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本质要求,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管理培训班上指出。

  

  全球环境基金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项目由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谋划实施,以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目标,旨在通过农田景观综合管理规划、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生态农产品价值链延伸,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模式,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及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土地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发展,促进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模式和经验支撑。会上,项目示范省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就如何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重构健康农田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0%,不仅具有重要的生产功能,也具有调节气候、养分循环、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固碳减排、侵蚀控制、环境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赵建宁介绍。

  但是,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农业经历了快速转型,长期以高产为导向的集约化生产造成了农业系统生态功能弱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下降、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减弱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重视产中环节,忽视了与产前、产后等环节的有机衔接,造成价值链不完整,农产品价值的市场效益未能充分体现,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面临综合障碍,如生产力下降、养分循环失衡、传粉能力下降等,综合服务功能弱化,农业发展不可持续。”赵建宁指出。

  “重构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赵建宁认为,要着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技术体系,采用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通过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科学配置、以及农田生态景观构建,提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供给功能和生态功能协调。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阜介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将结合我国农业系统转型突出问题和发展需求,探索相应制度与机制创新,项目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开发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促进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可持续粮食生产实践和负责任农产品价值链,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

  该项目计划改善45万公顷农田景观,通过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等生态系统修复和农田生境系统构建,修复8万公顷土地面积,减排温室气体600万吨。

  打造生态低碳农业现实场景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现实场景什么样?在该项目中,开发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系统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绘了更为清晰的现实场景轮廓。不过,其与我们常说的以观赏为主的“景观农业”大不相同。

  “综合景观管理是一个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与生态和生物物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系统。它可以包括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娱乐价值等等。”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周波解释,其是在地理上比单一农场更大的土地,是解决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许多其他全球性问题的一种日益流行的方法,旨在同时改善粮食生产、环境治理成果和农村生计的景观规模的政策、规划或管理举措。

  简单来讲,“眼睛只盯着那块田是不行的,不但要看到农田,还要看到农田周边,以及农田所在的整个流域和区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骆世明如是说,这就相当于农田生产不再局限于一种作物、一个景观、一块区域,而是要涉及生态、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关注农田及其周边紧密的生态关系,注重作物布局、品种优化和技术组合。

  骆世明给大家展示了一张生动形象的图片:农田的基塘系统与高畦深沟周围是一排农田林网与沿海防护林带,往内陆走,防护林将稻田一圈圈围了起来,与山脚下的梯田分隔开来。山腰挂满了果树、茶树,山尖被葱茏的林木包围,远远望去,与农田系统一江之隔的居民区、工业区若隐若现。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而人的命脉在田。”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宇振荣看来,通过“农业生态原理+景观生态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耕地保护和绿色农田建设,农业将更加包容,也更具韧性。

  赵建宁认为,打造农业生态系统还要优化农业生态屏障体系,如在农田内条带化轮间作、立体种养,在农田边界构建生态廊道、田边花草带、乔灌草木体生态网,在非农斑块进行生态修复等等,不仅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益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例如陕西安康明星村的万亩桑海,采用“桑+果+菜+草+鸡”有机结合的种养循环模式,桑园内设置了金蚕植物缓冲带、生态廊道、条带状农田异质生境,并巧妙构成了“桑叶金蚕”的图形,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田景观构建技术的相互结合,最终打造了桑香绵延的“金蚕小镇”。

  构建农产品生态价值链

  “目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挑战,如何增强作物生产系统对气候的韧性和适应性,减缓气候变化,使大食物系统更加绿色可持续是一项重要课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介绍,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世界20%的人口,“如果不能满足口粮100%、谷物95%、肉类90%的自给率,我们国家是不安全的,因此第一步就是要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

  张卫建指出,基于此,我们要构建可持续作物生产模式,即不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产生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可以稳定满足当代及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量足、质优、安全农产品的作物生产方式。

  据了解,全球环境基金七期项目分别设置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大宗作物为目标的作物生产系统,五大项目区面积共20万公顷,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10%,同时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作物单产提高6%,促进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生态农产品价值链延伸。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由过去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列举了购物平台上的一些农产品,很多标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标签的农产品质高价优,深受广大顾客青睐。

  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近年来设施蔬菜、中草药、特色采摘等特色现代农业,沃森农业、鲁花面粉等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让“食在庆云”区域公共品牌叫得愈发响亮。山东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研究员曲召令介绍,庆云集成了高效生态、农产品深加工等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不仅延长了农产品价值链,更带动当地600多农民增收10%以上。

  作者:李俊霖 马凤飞 刘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03/t20230330_118308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