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书写京郊农强业昌的“土特产”篇章
做活“土特产”,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以打造农业“高精尖”的北京板块为己任,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擦亮“昌平草莓”这一主导产业品牌,做精特色蔬菜,做大食用菌产业,推动地方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融合发展,在京郊走出了一条具有昌平特色的产业振兴道路。
立足本土优势,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这导致了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状况迥异。对北京来说,“大城市小农业”的分布格局决定了北京农业难以在产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与其他省份相比,北京居民又具有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的特征。
“从农业规模上看,我们比不过其他省份,从市场需求看,我们又拥有北京这一庞大消费市场。所以这就倒逼昌平农业只能另寻出路,发展特色精品蔬菜,既满足北京中高端消费需求,又可促进农民增收。”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卫文说。
从时间线上看,昌平农业的转型始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为了满足参加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多样性的吃菜需求,北京市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建立特色蔬菜种植基地,从国外引进数十个特种蔬菜进行试种。由此,昌平区带动整个北京农业开启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特色蔬菜种植之路。
历经30多年的产业升级,昌平区立足首都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不断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在蔬菜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机械化耕作上不断发力。如今,通过蔬菜特色镇村创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区蔬菜面积预计达到1.8万亩。同时,充分利用小汤山的地热资源优势,融合闲置大棚、复耕复垦土地利用,发展智能农业、打造“数字菜田”,复壮一批“京字牌”“老口味”蔬菜品种,引进龙头企业,扩大蔬菜产业产能。
昌平区的地理位置还为发展蔬菜采摘等休闲农业活动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一方面,作为紧邻市区的城郊,昌平与东城、西城、朝阳等区域的车程不远,便于市民周末出行。另一方面,昌平本地的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住宅聚集区也为蔬菜采摘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我们镇做蔬菜产业最大的优势是离大型住宅聚集区只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所以一到周末,采摘的人特别多。为了适应这种消费需求,我们农场主要种的是口感番茄等鲜食蔬菜,产出的番茄有70%是采摘。很多市区的公司、学校经常组织四五十人的团体来采摘,最多一次接待过417名学生。”百善镇银黄绿色农业生态园负责人秦爱腾说。
多措并举,擦亮昌平草莓的“特”字招牌
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早在2010年,“昌平草莓”凭借出色的品质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认证。目前,昌平区草莓种植大棚已稳定在5000栋左右,年产量600万公斤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了北京草莓产能的50%左右,总产值达3亿元。如今,昌平草莓不仅是昌平的土特产“金字招牌”,同时也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了做好昌平草莓的育种工作,昌平建起了草莓种质资源圃,储备100多个国内外草莓优新品种,示范栽培20余种,填补了昌平草莓的品种繁育空白。同时大力支持昌平种苗繁育企业跨区域发展,育苗总量达到3194万株,年产值5000多万元。
“我们园区基本上2/3的面积用来育苗,一年能培育1500万株的商品苗。”万德园负责人李楠告诉记者,“这些苗到秋天有一半是供昌平本地的种植户,保障昌平草莓产业发展,另外一半则是销售到张家口、赤峰等对口支援的地方,实现我们所说的‘南繁北育’。”
有了优质种苗作保障后,如何做好后期的营销环节,打响“昌平草莓”品牌美誉度与影响力,是实现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昌平区沿着线上线下两条路径发力,一方面通过电商、直播、微信群团购等形式拓宽草莓销路,另一方面利用昌平的近郊优势与物流公司合作,以“市区当天到,远郊次日达”的配送速度,确保草莓送达消费者手中时的新鲜度。
为了促进昌平草莓产业与地方文旅深度融合,昌平区每年会举办“昌平草莓节”“金秋昌平特色农产品及休闲路线推介会暨昌平丰收季系列活动”等特色农业节庆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到访。“据我们统计,2022年试运营期间,相关园区累计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园内交易额达到3000余万元。同时通过园区运营开放,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兴寿、小汤山、崔村三镇的民宿、餐饮、草莓采摘业态消费近1500万元。”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产业科科长陈明远说。
瞄准生产销售两端,延伸产业链条
应急保供,是京郊蔬菜产业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作为设施蔬菜产业大区,昌平区做大做强食用菌生产,为北京“菜篮子”保供增添了筹码。
“这两年我们昌平区对食用菌发展一直都有产业政策扶持,除了传统的栗蘑产业发展稳定之外,还引入了一些新品种,大球盖菇、羊肚菌、小白玉菇等都陆续开始发展。”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康勇自豪地说,“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昌平最大的龙头企业——北京祥云兴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几乎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企业,因为这一家企业的进驻,咱们昌平的食用菌产量在北京可以排到第三。”
走进这家金针菇工厂的生产车间,12层立体种植架上满满当当的瓶载金针菇映入眼帘。“我们根据金针菇52天的生长周期设置了52个库房,同样的面积下,我们的立体种植模式相当于把产量放大了12倍。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的产量差不多有200万公斤,产值达900万元。”北京祥云兴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李旭告诉记者,“我们菌菇的生产都是在标准化厂房里,自动化控制,所有参数设置完之后就不需要人去管了,可以做到不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保障金针菇全年不间断生产。”
为了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昌平区还充分发挥本地山区的林下种植优势,在“林下经济”上下功夫,推广林菌模式,发展菌菇采摘,不仅提高了林地附加值,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2022年,昌平全区共栽培食用菌500余万棒,带动全区139户种植,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产值超3000万元。
“我们这边目前是在杏林底下种大球盖菇,除了直播、团购等销售途径之外,周末会有不少市民过来采摘,特别热闹!”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静告诉记者,昌平今年还打算推出一个食用菌文化节,以此为契机带动更多消费者了解当地的食用菌产业。
做好“土特产”文章,“土”是根基,“特”是招牌,“产”是保障。下一步,昌平区将继续发挥本土资源优势,以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指引,全面发展草莓、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范本,为保障首都的“果盘子”和“菜篮子”供应贡献昌平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326133312/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