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应对极端天气,农业生产亟待增强韧性

发布时间:2023-06-17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目前入夏不久,未来的天气状况仍会面临一些变数,而一些地方又赶上农业生产用水高峰期。因而,多做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提前谋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又一年酷暑来临。连日来,许多地方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提醒居民及时避暑度夏,还有个别南方区县因持续干旱少雨,实行分时限压供水。虽然备受高温“烤”验、开始“喊渴”的地区还只是少数,但也再次将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摆在我们眼前。不管是天气热度还是话题讨论热度,都提醒着我们,重视和做好对极端天气的应对,已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不能避开的话题。

  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频引发热议,去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干旱天气,不仅让人们备受“烤”验,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近年来,北方一些地区降雨量也明显增加,有些发生在关键农时的连续降水更是让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事实上,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不止中国,有数据显示,近期加拿大各地已发生400多起山火,东部某省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情。可以说,由频繁极端的自然气候灾害带来的冲击,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形式显现出来,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农业又是易受影响的产业,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积极应对,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

  就拿当前多地高温来说,尽管分时限压供水还只是局部短时现象,并未形成气象干旱、农业干旱。不过不能忽略的是,我国本就是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国家,而天气变化又对农业生产有着很大影响,农时不等人、用水不能断;14亿多人天天要吃饭,搞好农业生产才能保障好生命安全、生存安全,不容有失;目前入夏不久,未来的天气状况仍会面临一些变数,而一些地方又赶上农业生产用水高峰期。因而,多做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提前谋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提升农业生产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转变思维习惯。在惯常认知里,南涝北旱是常态,因此我国北方大多种植抗旱作物,南方则偏好种植喜水作物,这些种植习惯契合过去的气候规律。但这些年来随着降雨带北移,南方地区因为降雨量少造成的干旱缺水情况有所增加,个别年份、个别区域也发生过旱灾,这对适应湿润环境的作物来说,更易受到影响。而对北方地区来说,也同样面临着防汛的问题。这就要求南北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加快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囿于先前固有的经验和常规,而是要结合各地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对基础设施、宣传培训等灵活调整,该完善的基础设施要抓紧完善,相应的防汛抗旱知识也要抓紧普及,做好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工作,逐步建立更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防灾体系。

  其次,要科学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做到这一点,不妨多从我国传统的农耕智慧中汲取营养。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先人在耕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抗旱防汛经验,这些经验投入成本低、简单易操作、使用效果好,能给农户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帮助。例如,可以利用土地蓄水保水的功能改良种植方法,在垄沟地块选择将农作物种在沟上以更好抗旱;可以通过深水降温、流水散热等方式以水调温,通过有效补水让农作物更好生长;要未雨绸缪,在平时提高蓄水节水能力,有意识地平衡生产生活用水,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留出用水余量。另一方面也要多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把防汛抗旱工作做实做细。比如可以在不同海拔地区加建农田气候站,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准性;基于气候预测,整修农田基础设施,采取微喷灌等方式达到节约用水、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最后,除了做好防范极端天气的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地方不妨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适应,让一些气候变化成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将思路放宽、视线拉长,依据气候变化规律,通过适应性品种的选育和改良,科学调整种植周期、优化种植结构等,为农作物生长争得最有利的时机,增强农业生产的韧性。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06/t20230614_120643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