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应用 > 正文

农牧交错区耕作有了绿色增收新方案

发布时间:2023-10-30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记者10月20日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了解到,由该院研究员路战远领衔的保护性农业创新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项目成果围绕风蚀阻控、地力培育和作物增产增效三大难题开展科研攻关,旨在创新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并已实现大面积应用。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连接农业种植区和草原生态区的过渡地带,是国家“固屏障、稳粮食、护稳定、促发展”的关键区域。

  从全国来看,该区域干旱多风,土壤风蚀导致农田退化严重,风蚀退化面积长期占60%以上。如何在这类生态脆弱区实现耕地保护、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既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科技攻关的重大难题。

  “气候干旱少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导致农牧交错区风蚀沙化严重。因此,防治风蚀成为减缓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退化的首要任务。”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技术团队带头人路战远向记者道出了此项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该项目在阐明农田表土颗粒风蚀释放规律基础上,创新了农田风蚀防治与地力止损技术体系和装备系统,明确了农田秸秆覆盖固土减蚀效应及途径,创新了冬闲季地表覆盖防风固土和春季免少耕减蚀保土等关键技术,研发了2BMQ-6型等系列免少耕减蚀播种配套装备。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向前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我们针对区域特点和立地条件,以保育型养地制度为核心,集成防风固土、减蚀保土、增碳培肥、肥料高效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建‘保—养—用’三种主体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经测算,通过应用该模式,3至5年地力可提升0.5个等级以上,玉米、小麦等作物平均增产9.0%—17.1%,实现了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协同提升。”

  从生态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区由于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农牧增收难度提升。

  “农民认识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小农户生产方式经营规模小,大型机具作业难;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类型千差万别,作物种类繁多,技术适应性不够,模式统一难,推广难度大;政策支持不够,扶持资金不足……长期以来,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我们的技术推广面临很大困难。”路战远坦言,从立项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转化应用,团队始终面临巨大困难。

  20多年来,团队克服项目研究周期长、经费耗费多、成果产出慢、直接效益少等问题,依托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在逆境中取得成果。

  “为了实现增产节支,真正做到惠农惠民,我们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和关键技术配套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耕地产能;为了节约成本,我们选择减少耕、翻、耙、磨等2—3道作业工序,节约燃油成本;还通过增加有机质,减少化肥等使用量;通过机械化运作,减少人工费用,提高作业效率。”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建国说。

  目前,研究成果已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8项和内蒙古主推技术17项,5项技术标准列入《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40多万份技术手册和培训资料已在农区大量普及。

  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的实际耕作证明,该项目技术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等示范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广应用的实践中,科研团队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部门、生产企业、种植大户等不同主体,建立了分工明确,产、学、研、企、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机制。

  路战远表示:“依靠科学的推广机制,我们依托试验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先后构建了‘研究—熟化—示范—推广’一体化科技创新与应用平台,建立了从省级推广单位—地市应用单位—县级推广部门—乡镇—示范户的立体技术扩散网络,在内蒙古8个盟市大面积推广,并在生态条件相近的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吉林等省区示范应用。”

  截至2021年12月,该项目成果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62亿亩,农业增收节支155.09亿元。成果不仅得到了种植主体的认可,同时也得到行业学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等的广泛好评。中国农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认为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评价“该技术成果生产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有效促进了内蒙古农田土壤质量稳步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

  

  

   打印 关闭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nmyw/202310/t20231025_23990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