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向“绿”而行 再添“北京经验” 北京市公共建筑启动能效评估分级管理试点
一栋栋公共建筑,承载着城市服务,托举着工作、生活、学习的幸福感。同时,它们也是“用能大户”,是节能降碳的主阵地。自2013年起,北京市就在全国率先以电耗限额管理为工作抓手,对公共建筑进行能耗监管,并逐步结合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民用建筑能耗统计等工作形成节能降碳“组合拳”,推动公共建筑提升能效。
今年,在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工作走过十年之际,北京市总结经验,提炼方法,创新性提出了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分级管理,并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试点,为公共建筑向“绿”而行,推动首都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在建筑领域扎实落地,再一次率先探索“北京经验”。
上门服务为建筑节能开“良方”
2023年,北京市有15445栋公共建筑纳入电耗限额管理范围,总建筑面积达到2.02亿平方米。据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工作继续增强“服务性”和“指导性”,开展了典型建筑实施效果调研,组织专家团队上门提供公益服务,倾听诉求,并为建筑节能降耗提出可行性建议。
中关村某办公建筑,自纳入电耗限额管理范围后,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如:更换LED灯具、空气源热泵系统替代燃气锅炉、照明与排风系统定时启停以及空调主机、末端与输配系统等关键设备定期清洗与检修等,实现了大幅度节能。近年来平均电耗强度为55kWh/m2(千瓦时每平方米),远低于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电耗平均值87kWh/m2。在调研过程中,专家团队基于建筑实际,进一步提出了大厅入口增设门斗、南面窗户增加外遮阳或贴膜、屋顶增设太阳能光伏等节能绿色化改造建议,以期进一步降低该建筑的运行能耗。
今年的公共建筑节能运行效果调研共服务了30个建筑主体,覆盖办公、商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综合等多种建筑类型。事实上,在2022年,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就已经组织了200余人次专家,开展了30余次公共建筑的用能情况调研与专家上门技术服务工作。通过这些现场服务,将节能绿色化改造政策、针对性的节能降碳潜力点分析与节能绿色化改造方法和技术方案送到公共建筑业主和运行管理单位手中。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还通过“线上+线下”信息核查采集的方式,对建筑全能耗数据库进行了完善与更新。产权单位可直接或授权物业、使用单位登录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信息平台,在线填报企业信息、认领所属建筑,并对所属建筑的信息进行填报或校核。线下核查采集工作由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详细介绍相关管理政策及问题,协助建筑产权单位、运行管理或使用单位填写相关表格,实地查看建筑电表、燃气表、热表及建筑用能设备情况,不仅包括朝阳、海淀、东城、西城、丰台等建筑密集区域,还将范围扩大至远郊区。线上公共建筑电耗限额告知工作也取得较好效果,得到建筑业主及运行管理单位的积极响应。相比往年,大家对相关政策、数据平台使用、能源审计等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十年探索形成“北京经验”
2013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和级差价格工作方案(试行)》,明确提出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办法。北京市科学管控公共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探索由此起步。
以电耗为切入点,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经过十年多的努力,北京市已形成了以市房屋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依托能源公司结算数据的建筑数据规模化采集与更新方法,兼顾自身历史数据与同类平均水平的电耗限额制定方法,建立起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综合协调监督,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及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多部门配合,属地负责、市区联动的高效管理机制,打造出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绿色建筑评价和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协同推进,政策互联互通的工作模式。经过十年的持续完善、补充、更新,北京市已经建立形成目前国内最大样本量的城市公共建筑电耗大数据管理系统,为建筑绿色发展立法、规划制定和标准编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013年前,北京公共建筑平均电耗强度呈增长趋势。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1年,平均电耗强度预计将增至132.7kWh/m2。随着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和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的配合开展,2021年限额管理范围内公共建筑的实际平均电耗强度为105.6kWh/m2。2014年至2022年,纳入管理范围的公共建筑共节约电量45.7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0万吨。据调研,我国近50%的省市已发布实施或编制能耗标准或限额标准,但大多是作为运行能耗测算的参考依据,北京市是全国唯一的直接用限额对公共建筑用能进行逐年管理与考核的省市。“近期,住建部及上海市、江西省等发布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均明确提出要‘逐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北京市的实践经验将可为全国提供样本参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林波荣教授表示。
能效评估分级管理先试先行
2023年,北京市立足于过往实践经验,又探新路,启动了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分级管理试点,着力推动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转向全能耗分级管理。
今年4月,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建立健全北京市公共建筑能效评估方法和制度的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公共建筑能效评估方法,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制度,实现公共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本市公共建筑持续提高能效水平。《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优化升级‘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现有建筑能耗统计、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相关数据”“实施建筑名单动态管理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还组织修订了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明确了公共建筑能耗约束值和引导值,为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分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开展了能效评估分级工作座谈和调研,组织能源供应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能耗数据对接研讨。目前,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分级工作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试点,相关专家已经开展了首批10个试点项目的现场调研、技术服务与能效评估工作,并对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分级管理工作在全市的开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分级也被正式写入今年11月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条例中指出,本市建立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分级管理制度。年度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的,公共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加强节能运行管理;年度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百分之八十的,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同时开展能源审计;连续两年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百分之八十的,建筑所有权人应当按照规定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
以公共建筑节能降碳赋能绿色发展
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第三产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大都在公共建筑内进行,而随着对工作、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办公、商场、医院等公共建筑的使用强度也会不断增加。这些都可能进一步加大公共建筑内的用能需求,从而推高建筑能耗。这意味着北京市公共建筑的节能降碳更需要全社会各行业与广大民众的主动意识和共同参与。
十年电耗限额管理开展过程中,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坚持工作开展与意识养成“两手抓”,通过日常咨询、定期培训、平台业务办理、现场核查采集、专家公益服务等多方位、多渠道开展限额管理政策及节能运行宣传工作,公共建筑业主及运行管理单位的节能意识不断提高,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当前北京市建筑领域碳排放约占社会总量的50%,其中近一半来自城镇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对于推动北京市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做好公共建筑的能耗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公共建筑节能降碳,为全面实现北京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发挥更大作用。
原文链接:https://zjw.beijing.gov.cn/bjjs/xxgk/xwfb/436336596/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