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强化地质调查支撑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从历史维度来看,人类的发展是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融合发展的过程。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既要自然资源服务于人,又要求人遵循自然法则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队伍的一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深刻领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球工业化发展到今天,过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化学性污染物、核废水等被排放到环境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难以修复的伤害。此外,矿山的过度开采、乱砍滥伐、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也破坏了生态平衡,进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座上,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理论概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充满了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又有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更加多姿多彩的万里河山。

  深度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

  生态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昆明中心作为驻云南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专业机构,有责任更有义务扛起绿色发展的时代重任,加大科技创新和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发展模式,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昆明中心自2020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积极担负党中央赋予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支撑调查核心职能任务,兼顾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价、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任务。

  近年来,昆明中心牵头承担全国典型地区自然资源碳汇综合调查与潜力评价工程,建成自然资源部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质学会西南山地生态地质演化与保护修复创新基地,初步构建自然资源碳储、碳汇和碳汇潜力评价技术方案和空天地一体的碳汇精确调查评价方法体系。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猫街镇圈定天然富硒土地9000余亩,潜在经济价值约6000万元,有效支撑高原特色农业和乡村振兴。

  昆明中心将按照“立足滇黔桂、面向西南区、辐射东南亚”的区位布局,做强自然资源调查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支撑调查核心工作,巩固矿产资源勘查和基础地质调查传统优势,拓展应用地质调查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建成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支撑服务机构。

  深入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决不能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同时,这些转变也为我们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更高要求。

  聚焦党和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方向抓建设,支撑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是昆明中心的根本任务所在。昆明中心将坚决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区位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服务自然资源管理、解决重大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为导向,昆明中心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双赢路径。认真理解领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精准地找准定位,做好业务发展布局,立足区位优势和自身实际,完善业务、人才、装备规划,让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充分释放和发挥出来。突出打造自然资源碳汇特色品牌,建实用好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发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稳碳的关键技术,形成试验示范基地。通过项目实施,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生态系统碳汇产品开发与共享服务,推动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碳汇领域技术研发的国际化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任 石胜伟)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pl/202401/t20240110_28204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