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2024年夏季茶园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07-06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作者:佚名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受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厄尔尼诺向拉尼娜转换影响,今年夏季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中东部大部降水总体偏多,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和阶段性高温的可能性较大。为指导茶园做好极端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提出2024年夏季茶园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范应对洪涝灾害

  (一)提前落实防范措施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暴雨前检查疏通茶园排灌沟渠,确保排水正常。缺少排水沟渠的茶园,应在园内及四周抢挖排水沟,如茶园位于低洼地或地下水位过高,需开挖1米以上深沟。适采茶园应组织抢采抢制,减轻灾害损失。

  (二)及时开展受涝茶园抢修补救

  1.尽快排除地表水。茶园遭受洪涝灾害后尽快组织人力排除地表水。平地茶园要及时在茶园四周开挖围沟,中间开挖中沟或厢沟排水,尽快将地下水位降至1米以下。抗涝能力弱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幼龄茶园,宜用水泵直接抽水。

  2.尽快修复基础设施。抓紧修复受损茶园道路、沟渠、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要首先修复喷灌设施及泵站、受损棚室和遮阴设施。山地、丘陵茶园要抓紧整修道路、沟渠和梯坎,疏通沟渠,保证水、路畅通,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垮塌茶园地形地势符合标准茶园建设要求的要迅速组织修复重建,尽快恢复园相。

  3.及时清理茶园。受洪水冲泡的茶园,要挖除堆积在茶树上的泥土泥沙,尽快清除树冠上的污泥杂物,保持树冠清洁卫生。幼龄茶园要扶正倒伏树体,培土覆盖根系,保护茶苗直立成活。

  4.及时修剪。对于水淹时间过长、伤根严重、叶片出现明显枯萎症状的茶树,在表土干燥后,用修剪机进行重修剪或深修剪,以减少茶树枝叶水分蒸发和养分消耗,防止整株死亡。对于露根、伤根茶树,要及时培土,剪除拖地枝和断枝等。其他受灾茶园要及时修剪,培养丰产树冠。

  5.及时补充养分。受灾茶园要进行中耕除草、开沟施肥,沟深宜在15厘米左右,施肥后应及时覆土。肥料可选用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投产茶园一般亩施500公斤有机肥和20—30公斤复合肥(可分2次施),1—3年生幼龄茶园一般亩施100公斤有机肥和10—20公斤复合肥(可分2次施)。

  二、防范应对高温干旱

  (一)切实落实抗旱措施

  1.加强旱害监测。易受旱地区茶园要注意监测旱害情况,提前落实防范措施。

  2.及时灌溉抗旱。丘陵山区茶园应利用有利地形修筑水沟、渠道、蓄水池和山塘等,扩大排、蓄水能力。夏秋旱季,当茶园耕层土壤相对含水率降到70%左右,或者日平均气温达28℃以上且有7—10天不下雨时,采用喷灌或沟灌等方式,及时灌溉补水。

  3.加强茶园遮阴。在茶园搭设遮阳网遮阴,减少光照强度,缓解干旱。遮阳网要高出茶树50厘米以上,避免紧贴茶树,造成烫伤。

  4.浅耕锄草和铺草覆盖。旱季来临前,对茶园进行浅耕锄草,以减少地表蒸发。有条件的茶园,宜在茶园中进行铺草覆盖,降温保墒。草料可选用山野草、农作物秸秆、蔗渣、木屑等,每亩用干草料1吨左右,铺草厚度5—10厘米。

  5.补充茶园养分。对于土层浅、土质差的茶园,在雨季或雨季之前进行深耕,耕作深度应达20厘米以上,同时每亩施用有机肥1—2吨。

  (二)及时开展高温干旱灾后补救

  1.及时修剪。旱情过后要及时进行修剪,根据枝叶干枯程度,采取轻修剪、深修剪甚至台刈的方式,剪除枯死的枝干,重新培养良好树冠。

  2.适时补苗。幼龄茶树由于根系浅,抗旱能力弱,容易因干旱而死亡。干旱过后,雨季到来之前,要及时补苗,避免出现缺株断行的情况,影响成园后的产量。

  3.合理施肥。幼龄茶园在干旱季节可用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投产茶园可追施复合肥或有机肥,一般可每亩追肥复合肥20—30公斤或有机肥500公斤以上。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gk/nszd_1/nszd_2/202407/t20240703_645834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