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公民监督 > 正文

聊城市创新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推进新时代“南竹北移”

发布时间:2024-08-02 来源: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聊城市通过技术创新、试点先行等举措,扎实推进“南竹北移”“以竹代塑”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盐碱地生态修复新模式,全市竹子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成为北方地区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引种栽培地,有力助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探索创新,盐碱废弃地变身竹海公园

  (一)技术创新,打造北方竹林种植新高地。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提出“南竹北移”后,聊城临清、冠县、莘县等地陆续开展引种栽培试验,鲁西大地兴起一股种竹热潮。近年来,聊城市大力开展引种栽培技术创新,通过大量抗寒性、抗旱性、抗盐和抗碱试验,破解了“南竹北移”适应性差等技术瓶颈,积累了成熟的“南竹北移”栽培技术,聊城市成为目前北方引种栽培竹子品种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试点先行,探索竹林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在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盐碱涝洼地开展竹林盐碱地修复治理,通过引种栽培抗寒性试验、保温防寒、补水防旱、施肥改良土壤和抗旱等试验,成功培育驯化出耐盐碱竹子品种,昔日的盐碱涝洼废弃地变成如今的竹海公园——百竹园。在此基础上,聊城市积极开展竹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选育,在国有矿柱林场建立北方竹种质资源库,建立“南竹北移”技术转移和种苗繁育中心,为北方竹子发展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撑。目前,聊城市已建立起以百竹园为主要栽培地的5处竹种质资源圃,总面积700余亩,选育竹种质资源50余个。

  (三)因地制宜,打造独特竹林生态景观。将竹子品种与本地水资源相融合,在东昌湖风景区、凤凰苑植物园、姜堤乐园等景区全力打造“水竹双清、凤鸣在竹”的独特竹林生态景观景观,既丰富了冬季常绿景观,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同时,选择适宜竹子品种,在国有林场实施杨树、竹子混交林100多亩,探索推进国有林场森林质量提升新模式。

  二、产学研合作,新时代“南竹北移”从聊城启航

  (一)强化沟通交流,开启“南竹北移”新时代。聊城市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国“南竹北移”经验交流会,吸引了全国顶尖级科研院校竹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汇聚聊城。在2021年会议上达成了聊城共识,将聊城市作为“南竹北移”永久会址和“南竹北移”再出发的中心,开启“南竹北移”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实践。2024年6月19日,北方竹种资源库及种苗繁育中心建设交流会在聊城召开,共同探讨北方竹种资源库的规划、建设、利用以及种苗繁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南竹北移”事业发展,在聊城设立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南竹北移服务站(秘书处),“南竹北移”工作机构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顺畅。

  (二)全方位战略合作,推动“南竹北移”新发展。2021年9月,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分别与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4月,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共同签订了《“南竹北移”竹子种质资源库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在竹子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汇聚高端智慧,共同推进竹子种质资源库以及“南竹北移”种苗繁育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逐步把聊城市建设成北方竹种中心。

  (三)积极推广经验,推动北方竹业新发展。将“聊竹”及配套栽培措施输送到省内各地及京津冀等地,并成功将淡竹、曲杆竹、金镶玉竹引入黄土高原腹地延安,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东竹西移”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聊城智慧。

  三、做活文旅产业,助力再现黄河流域“竹文明”

  (一)挖掘竹文化历史,鲜活文化氛围。借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打造水城特色竹文化,保护和宣传临清“竹竿巷”“油篓巷”等历史遗迹,以高唐吕才纪念馆为基地弘扬“尺八”文化,营造“水竹双清,凤鸣在竹”的文化氛围,提高城市品味、丰富城市文化。2023年4月14日,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在聊城市正式开馆,馆内详细介绍了我国“南竹北移”工作六十年成就以及聊城市“南竹北移”发展成效,同时展示了竹文化、竹精神,激励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学习竹子厚积薄发、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推进竹产业发展,释放“南竹北移”经济红利。聊城市连续2年组织举办举行“以竹代塑”黄河流域竹产品展示会,来自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的20多家企业、100余种竹产品参展,展品涉及家具、工艺品、纺织品、生活用品、园林产品等10000余件。同时,举行“以竹代塑”原竹及竹产品企业对接座谈会,20家竹子企业参加座谈交流,聊城市林家铺子(山东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宜宾文创竹制品公司、中竹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发掘自身特色,打造沿黄竹林风景线。建设大运河竹林风光带,沿运河依次建设“两城七镇”竹园景观,打造“璀璨文化、绿色生态、缤纷旅游”相互融合的森林城市风光带,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竹林生态修复新样板。目前,已在黄河沿岸、黄河故道国有林场栽培竹林300余亩,引种栽培竹子品种14个。(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常雪  李炎  修桂芳 )


原文链接:http://dnr.shandong.gov.cn/xwdt_324/sxdt/202406/t20240621_47379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