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三产融合 求解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航拍。 记者 程 兆 摄

  

  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布局示意图。(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供图)

  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的稻田。记者 程 兆 摄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走进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村委会,墙上的标语分外醒目、鼓舞人心。

  三元村,位于天长市最早的省级农业示范区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去年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厚重的农业土壤,催生生机勃勃的工业企业,衍生前景广阔的文旅产业,三元村如何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上下苦功、做文章,交出乡村振兴的闪亮答卷?

  上规模更要好效益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农业

  盛夏,骄阳似火,暑气蒸腾。

  恰是芡实采摘时节。三元村一块块水塘如方镜拼接成片,碧绿肥硕的芡实叶铺满水面,成群的白鹭自由翻飞,形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图画。

  白塔湖莲藕芡实合作社负责人邵美林站在水塘边,巡看丰收在望的芡实,虽然身上衣衫浸透,内心却满是欢喜。近年来,邵美林流转1000亩土地,常年聘用二三十名当地农民种植芡实。

  农业,上规模才有好效益。去年,三元村10个村民组2600余亩地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实现了“小田并大田”。三元村党总支书记梁巧香说:“以前各家都是小块地,农机进不去,灌溉费水费时费力,自打建起高标准农田,蓄水池修在田边,浇灌省水又省力,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好基础。”

  芡实,因花托形似鸡头,故又被称为“鸡头米”,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天长市种植芡实已有400多年历史,被誉为“芡实之乡”,芡实已成为天长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过去的老品种浑身是刺,产量不高,亩产只有100多斤;现在的新品种没有刺,个头大、上市早、产量高,亩产达300多斤,经济效益翻了一番。”说到芡实品种,邵美林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老品种像“刺头”’,新品种像“光头强”。

  新品种,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一把钥匙。在天长市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昌看来,现代农业要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不仅要推广新品种,更要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农业才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近年来,张建昌致力于“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医讲究‘固本培元’,土壤也是如此。好土壤就像好家风,好家风才能培养好孩子。”张建昌解释道,根据不同土壤的性质,施用不同的肥料,少用化肥甚至不用化肥,从而改良土壤,实现丰产增收。

  从美国学者戴维·蒙哥马利著的《耕作革命:让土地焕发生机》到日本学者福冈正信著的《一根稻草的革命》,张建昌的案头总是摆放着前沿的农业书籍,一有时间,就埋头钻研。他还与南京农大、安徽农大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积累了丰富的种田经验,并在国家期刊发表科学种田论文。如今,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35个家庭农场、380多个农户提供耕地、机械化育插秧和飞防植保等农事服务。

  “我们使用激光整地仪,平整土地再灌溉,在水稻插秧阶段,每亩地能节省水30吨。去年试验50亩效果很好,今年准备推广200亩,这是新质生产力为传统种植业赋能的生动体现。”张建昌认为,随着智慧农机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劳动量,更提升了亩均效益,让农业不再成为年轻人生畏的行业,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农业,为农业注入新鲜血液。

  “农头”链接“工尾”

  ——农业产业链上寻找更多增值空间

  太阳升起,天长市禾硕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夜轰鸣的机器却停止了作业。

  进入7月,为了避开白天用电高峰,禾硕米业夜间23点开工,第二天早上8点下班,公司负责人施天宝便过上了昼夜颠倒的生活。

  “我们每年加工稻谷5万吨,六成多采购自永丰镇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三成多采购于农户。生产的大米主要运输销往浙江、广东、海南等地,通过电商可销往全国各地。” 施天宝说。

  如此大的稻米产量,如何保证质量?禾硕米业采购了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大米色选机,根据大米光学特性的差异,利用光电技术将大米中的异色颗粒自动分拣出来,从而达到提升大米品质,去除杂质的效果。

  “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前公司需要四五十个工人,现在只需不到30个工人。”施天宝说,天长大米品质优、口感好,在全国享有良好口碑。公司向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下订单”,通过提高收购价格,引导他们种植优良品种。比如韵农丝苗、又香优龙丝苗等大米的收购价,比普通大米每斤高出0.2元。

  “农头”链接“工尾”,一产融合二产,让农业从纯农产品种植延伸到产业领域,在农业产业链的节点上寻找到更多的增值空间。

  “从前,芡实只有初加工,种芡实、卖芡实。现在,我们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芡实露、芡实果糕等产品,实现芡实深加工,进一步延伸芡实产业链,提升芡实附加值。”邵美林介绍,合作社历经4年,自主研发设备,推出芡实脆饼产品,从调糊、制饼到油炸、包装,实现了一体化生产,年产值达千万元。

  近年来,白塔湖莲藕芡实合作社组织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活动,与各大电商平台、实体店铺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向全国网友推介芡实的品牌形象。

  “从种植到加工,从流通到销售,芡实产业形成了闭环。我们不仅把芡实从水里直接送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还把芡实做成了酒、露、果饮、糕等十几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邵美林说,合作社现有农户50多户,每年帮助每个农户创收2万多元。

  产业兴,农村富。三元村境内现有工业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除了大米和芡实,三元村根据农业结构特点和种植传统,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思路,还因地制宜发展蓝莓、樱桃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正在扩建的圣丰蓝莓饮料生产线项目,投产后达到日产10万瓶蓝莓等果品饮料规模,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

  既要宜业又要宜居

  ——高效农业与生态旅游并重

  夜幕降临,三元村的乡亲们开始三三两两地走向村外健步。

  顺着整洁的村道前行,远处闪烁的灯光越来越清晰,一棵棵水杉挺拔而立、蔚然成林,这里便是三元村远近闻名的打卡热点——“十里水杉大道”。

  “想你的风吹到永丰!”桥头的标识牌引导三三两两的游客走进葱郁的水杉林。溪水旁一棵水杉倾斜倒向水面,被精心布置上一串彩灯,与水里的倒影组成耀眼的“心”形,吸引众多游客拍照留念。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首首田园诗灯饰,悬挂在水杉枝头,为水杉林增添了无限文化韵味。

  “这些水杉有40多年历史,每棵树都编号保护。十里水杉大道被誉为‘天然氧吧’,周边乡镇乃至天长市的游客经常前来骑行、健步。”梁巧香认为,乡村的发展,关键在于留人,尤其是能否留住年轻人。因此,三元村不仅着力创造宜业的氛围,而且积极营造宜居的环境。

  近年来,三元村立足产业增效、人才促进、文化赋能、生态提质、治理创新等五大行动,按照一区、一业、一组、一治、一增、一标、一路的目标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其中,一业即发展文旅产业,重点实施“十里杉水、诗画田园”生态旅游项目,发掘十里水杉大道、千亩胭脂湖和境内万亩良田自然风光,建设环村田间骑行绿道、稻田小火车、乡村驿站、生态民宿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助力第三产业发展。

  天长市圣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胭脂湖畔,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公司成立10年来,已经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蓝莓、樱桃、葡萄等林果基地,水蛭、草龟、中华鳖等特种养殖基地,芡实种植基地、果蔬种植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圣丰乡村旅游基地、优质稻麦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成为天长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农业园区。

  圣丰农业副总经理王茜经过城市一番摸爬滚打,最终选择回到广袤的农村。在她看来,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好旅游文章是重要的途径。”王茜介绍,公司拥有丰富的农业种植和生产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司已经开发出草地露营、蒙古包烤全羊、传统拓印染色的技巧、种植植物与蔬菜、插秧活动等特色项目,每逢节假日,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三元村农作物等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农业产业园不断接待大批体验采摘团队。依托十里水杉大道、千亩胭脂湖等自然禀赋,三元村已连续举办七届“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旅游节”,挖掘和展示乡村风情、农耕文化,在皖东拥有了一定知名度,乡村旅游新模式逐步成型。

  “杉杉而来 稻梦三元”,这是三元村规划推出的乡村旅游品牌。一“杉”一“稻”,既立足生态环境,又彰显产业特色。梁巧香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高效农业与生态旅游并重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万亩良田间,一幅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景图正在三元村铺展开来。(张理想)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74604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