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知识 > 正文

福州:山海之城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4-08-17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立秋过后,福建省福州市暑意犹浓,市区西湖公园内垂柳夹道、荷花盛放,引得游人驻足赏花纳凉,放眼皆是“山水画”。

  傍晚,福州滨海新城下沙海滨度假村,沙滩上游人如织,修旧如故的海螺塔、海蚌厅、沙堡、石栈桥等老景观,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位于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其自主研发的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相继下线。

  从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乘坐接驳艇航行十多分钟,便能抵达离岸边约5海里的“闽投1号”。这是福建首个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平台。

  近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探访了福州这座山海之城。

  谋篇布局山海城

  从西湖公园码头搭乘龙舟,经过有着“水上电梯”之称的福建省首个内河过船闸,就进入了单程长约6.5千米的“西湖—白马河—东西河”内河游航线。舟行水上,只见两岸榕树气根似髯、冠如巨伞,常有翠鸟、池鹭掠过河面,涌动着勃勃生机。

  这条福州城内首个湖河互通的游船航线,又被称为“水上福道”。福州城区内,139条内河纵横交错,大小湖泊点缀其间,人们尽享榕城水韵生动的自然美。“福州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主动将城市规划建设融入自然山水格局。”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帆介绍说,福州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注重保护“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独特的自然地理格局,提出尊重并保留城市山水风貌,打造连山通海、城绿交融的区域生态廊道,描绘出一幅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城市“山水画”。

  近年来,福州以“生态保护、生态治理、水系修复和人居环境治理”为重点,开展了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集中发力打造了闽江河口湿地流域协同保护修复、清凉溪脆弱性小流域综合保护修复和金沙溪生态服务型流域生态修复3个精品示范工程,成为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样板。2022年,闽江河口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及世界遗产预备清单;2023年,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优秀典型案例。

  此外,福州还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开展罗源湾、福清湾、漳港湾生态修复,通过岸线修复、沙滩整治、红树林种植等工程措施,累计修复滨海湿地129公顷,修复岸线长度11千米,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打造集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优化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如今的福州,处处是山水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不仅城区绿树成荫,滨海也风景如画。从闽江口望去,滨海新城加速崛起,碧水、林带、银滩既是动人的风景,也是福州人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海洋经济新名片

  作为福州新区核心区,滨海新城成为福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蓝色增长极。

  2015年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后,福州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着力推动区域开发、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当年6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2017年7月,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

  该产业园作为产业龙头项目,成为我国首个集海上风电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和运行维护于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从最初的6.7兆瓦,到如今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下线,大国重器频频“上新”。产业园内的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展现了我国海上风电重大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福建的海上风电产业此前已经快速聚集,发挥了协同作用。”该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雷告诉记者,如今,通过产业园进一步聚集多家龙头企业,形成了风机、电机、叶片、钢结构件等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该产业园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而且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名片,实现了“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目标。

  渔丰景美梦正圆

  “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在《山海经》的记载里,闽地根植着海洋基因。从认识海洋起,闽地的先民就耕海牧渔,兴渔盐之利。但是,近海水产资源有限,只“捕”不“养”,难以持续。作为滨海港口城市,科学开发和利用海上资源,福州一马当先。

  科技赋能,将福州“蓝色粮仓”从近海推向更广袤的深远海。近年来,福州累计投放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11台(套)、重力式深水网箱1100多个,深远海养殖水体总量超500万立方米,占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总量的11%。

  在福州已投放的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中,不得不提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闽投1号”主体长92米、宽36米,可活动甲板面积3000平方米,由3个网箱组成,总养殖水体达6.2万立方米以上,可同时养殖600吨大黄鱼,实现年产值1.2亿元,是福建极具代表性的“海上牧场”。

  “闽投1号”由福建省闽投深海养殖装备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于2022年9月下水,2023年5月引入运营方福鱼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闽投1号”配套海钓、客房、海上餐厅、智慧渔业体验中心、海洋文创等相关服务,形成了以渔带旅、以旅促渔的全新产业融合模式。为保护海洋环境,“闽投1号”配备4个污水处理仓,净化后的污水由排污船运送上岸,实现绿色养殖。

  30年前,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系统谋划福州海洋经济发展蓝图,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如今,以“闽投1号”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项目,唱响渔旅融合“海上牧歌”,可谓渔丰景美梦正圆。

  


原文链接:https://www.mnr.gov.cn/dt/dfdt/202408/t20240814_28548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