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焦点 > 正文

既是生态安全屏障又是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绿色矿山建设这样破题

发布时间:2024-08-26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国能北电胜利能源公司胜利一号露天煤矿矿区宛若大公园  李敬怡  摄

  

  内蒙古金陶公司的采矿“智慧大脑”  周飞飞  摄

  夏秋之际的锡林浩特,碧空如洗,洁白的云朵下是一片片翠色的山岗、碧绿的草原。7月24日,汽车穿行在国家级绿色矿山——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公园般的景致中,记者不禁慨叹现代化矿山建设为矿业大省内蒙古带来的惊人之变。

  肩负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双重任务,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向着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同频共振的目标迈进。

  不见煤、不见灰,昔日“黑矿山”变身大公园

  与地表裸露、黑尘飞扬的传统露天煤矿不同,锡林格勒胜利一号露天煤矿美丽洁净。这里房屋整齐,绿荫浓密,水塘清澈,蓝色封闭式矿石运输管道长龙般伸展,大面积的光伏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6.7亿元治理矿山环境,其中绿化资金3.7亿元、污染防治和地质灾害治理资金3亿元。当前,矿区各类污染物排放达标,各种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合规,采场边坡稳定,排土场实现100%绿化。”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峰介绍。

  多年不懈努力下,矿区植物种类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近90种,吸引了草原沙狐、蒙古野兔、鸿雁等80多种野生动物在此活动,仅鸟类就有40多种,生物种群大幅增加,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基本形成了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如今,曾经黑尘飞扬的排土场变成了花草繁盛的绿地,公司还利用3座排土场建设了光伏储电站,实现了200兆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为什么大型露天煤矿的空气如此洁净清新?

  “我们的运输要求是‘见不到煤、看不到灰’。”指着矿区内这道不见首尾的“蓝色长龙”,孟峰揭晓了答案。这条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连接着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和胜利发电厂,主运带式输送机单机长度8642米,同一条带式输送机上带面运煤、下带面运灰,从露天煤矿向坑口电厂输煤的同时,将电厂燃烧后的粉煤灰再反送至露天矿回填,避免了汽车运输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距离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不远处的锡林郭勒盟蒙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胜利西二号露天煤矿,是正在建设中的自治区级绿色矿山。

  面对大片平整的绿地,该公司总经理姚勇向记者介绍了该矿近年来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实施的系列举措:绿色矿山建设投入超5亿元,治理面积达7.24平方千米,累计种植乔木1.61万余棵、花灌木50万余株,实现了工程措施标准化、生物措施本土化、水利措施集约化、科技措施长效化。

  如今,终年灰头土脸的排土场“穿”上了绿意盎然的新衣裳;常年在露天矿与“黑金”打交道的采煤工人变成了植绿播绿的“生态使者”;曾经以黑、灰色为主基调的矿山完全脱胎换骨,“花园式”矿山的建设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锡林郭勒盟“护绿、增绿、管绿”的实践,只是内蒙古自治区矿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得益于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以及地貌重塑、地层重组、土壤重构、植被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等修复理论,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内蒙古,不仅实现了渣山变青山、旧貌换新颜,更越来越多地呈现“开矿不见矿、矿在美中藏”的景象。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推土机远程操控  周飞飞 摄

  聚焦矿山生产本质安全,“智慧大脑”替代传统运行模式

  矿山环境的绿化美化,是绿色矿山建设最直观、最显著的成效,但绿色矿山绝不仅仅是“绿化矿山”。

  站在胜利一号矿露天采场观景台俯瞰,巨大的矿坑如同黑色的梯田,十几台巨型无人驾驶卡车正有序地驶向卸载区域。而在采场机械操控站中,几位技术人员正远程操控着这些大型采掘运输机械。

  据介绍,胜利露天煤矿“智慧矿山”项目自2021年开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3亿元,包括卡车无人驾驶、推土机远程操控、电铲自动装载、智能边坡监测等21个智能化项目,构建露天采场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采、运、排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我们正向着大型化、重载化、自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矿山技术员杜志军介绍,“这些无人驾驶矿卡可适用于极寒和春融的复杂条件,平均效率最高达人工的95%,单日装车量最高达358车,并不断创下连续安全稳定运行新纪录。目前,矿区封闭区域已实现无人化采煤作业。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减少了司机岗位人员配置和运输成本,提升了运输效率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的变化不是个例。如今,智慧矿山模式在内蒙古绿色矿山建设中已得到普及推广。

  在锡林郭勒,蒙东矿业也在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目前已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了“5G+边缘计算+万兆环网”的全矿网络,并继续聚焦数据管理、设备监控、生产计划、安全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矿山的智能水平。

  在鄂尔多斯,国能准能集团全面推进煤炭开采与物联网、北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单机装备智能控制、多机装备智能协同”模式,实现了电铲采装远程控制、辅助作业无人值守,69台300吨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多编组装、运、卸全程自主运行,以及千万吨级跳汰机单机全流程智能控制。

  此外,以矿鸿工业互联创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国家能源集团正在加快传统能源行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在包头,包钢著名的白云鄂博矿区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矿山企业,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白云铁矿是我国第一个在5G技术加持下的智能化金属矿山,乌海矿则是内蒙古首家深度使用“云技术”的非煤露天矿山生产企业。此外,一批远程操控开采技术、3D打印生产备件、智能焊接先进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均已在矿山实现应用,改善了作业环境的同时,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本质化安全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向科技要动力,提升采选能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7月26日,记者来到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的赤峰市。

  “绿色矿山建设,包括矿区环境的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生态优先是根基,资源的高水平利用是核心,科技创新是动力,矿业高质量发展是目标。”赤峰市副市长赵财胜表示。

  赤峰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俊岭介绍,赤峰在绿色矿业建设方面正在重点抓三件事:资源整合、绿色勘查、高效开发,特别是持续提高矿产资源“三率”水平。“各企业都在下大力气把矿石资源吃干榨净,减少尾矿排放。这不仅事关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个关乎矿业发展、牵系生态环境的宏大课题。”吴俊岭说。

  在位于敖汉旗的国家级绿色矿山金厂沟梁金矿,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章邦琼向记者讲起了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采选工艺、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行动和成效。

  章邦琼说,所谓“三率”,是指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对此,金陶公司开展了极薄矿脉掘进开采方法研究与应用,解决了黄金生产企业极薄矿脉沿脉掘进副产矿石贫化大的难题,提高了出矿品位,增加了黄金产量。今年,该公司又与北京科技大学就“急倾斜极薄金矿体中深孔精细化安全高效采矿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最终使具备条件的采矿场矿石回采率达97%以上,贫化率小于35%。

  同时,公司专门投入研发费用,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项尾矿回收工艺研究。其中,“复杂多金属尾矿金银综合回收工艺研究”项目,创新黄金氰化尾矿综合回收方法,为复杂多金属尾矿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可靠、高效的工艺技术,促使资源再生;在选厂开展的“摇床中矿、尾矿金属二次回收”项目,从金矿摇床中矿和/或尾矿中回收含有单体金的重砂的方法获得专利,大大提高了重选可冶炼部分的回收率和选矿总回收率。

  在克什克腾旗黄岗矿业黄岗梁铁矿高标准建设的矿业博物馆中,一位技术人员细致讲解了矿石中的各种金属是如何被层层“选用”、道道“回收”的——该矿与科研单位密切合作,着力在铁锡分离、钨锡分离技术难点上下功夫,通过建设尾矿再选厂,对尾矿中的锡、锌金属进行再回收利用,并利用湿法冶金从钨锡精矿中实现了钨锡分离,使矿山特殊的共伴生难选矿石得到了充分应用。

  在美丽的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浩布高嘎查,坐落着山东黄金集团对外开发企业中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资源高效利用已经通过科技真正地落在了实处。

  针对选矿,红岭矿业采用铜铅混选再分离—混尾选锌—锌尾选铁高效节能的生产工艺,切实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目前,选矿回收率为91.57%、共伴生综合利用率为51.72%、开采回采率为92.17%。

  针对废水,该矿建成尾矿回水利用系统,实现了尾矿回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每天节约水资源1.5万立方米,同时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站,达标处理后也进入生产流程,做到合理处置、循环利用。

  针对固废,建立高标准的危废暂存间,归集储存危险废物;井下废石全部回填地表塌陷区,废石利用率达到100%;建成全尾充填站,投入运行后实现全尾砂充填无废开采。

  赤峰松山区的柴胡栏子金矿与知名院校合作,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科学优化采矿工艺,采用废石胶结充填,置换矿柱,做到“边开采、边修复”,回采率达到了95.68%;应用国内先进的树脂矿浆提金工艺,用树脂替代原来的活性炭,建设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树脂工艺选矿厂,选矿能耗大大降低,选矿回收率达到了94.46%。

  敖汉旗境内的吉隆矿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开展创建工作,科技创新投入资金6400万元以上,先后完成了“氰渣除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17个科技创新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

  吴俊岭透露,赤峰市近期启动了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工作,通过有关“三率”的综合调查、评估,客观评价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后续进一步推动赤峰矿产资源的高水平开发、高质化利用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完成11个旗县区49家矿山企业的基础数据汇集摸排。

  转变发展方式,让绿色矿山在“资源+生态”上不断增值

  7月24日,锡林浩特举办了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现场会,通报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情况,交流各地的建设经验,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建设绿色矿山是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自治区已建成绿色矿山344家,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47家。”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大勇从制度保障、分类施策、监督管理等方面全面总结了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成效,介绍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

  在保护盐湖生态环境方面,阿拉善盟和彤池盐湖矿对矿区周边腾格里沙漠3.5万亩沙区进行飞播治理,形成绿色屏障。现已种植灌木林区1.2万亩、花棒和拐枣3000亩,有效阻止风沙对盐湖的侵害,保护了盐湖地貌,同时,种植的枣树和西梅等经济林,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鄂尔多斯黑岱沟露天矿实施多元产业融合、打造生态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规划,在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完成了生态建设的突破,实现了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的巨大转变;积极培育“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国家矿山公园+准能生态旅游区+准旗文旅集团”联合体,发展“生态+农业、牧业、林果”等多元产业模式,直接带动辐射上万人就业,人均增收3.58万元,年直接增收3亿元以上。

  草原深处的呼伦贝尔伊敏露天煤矿,形成了煤、电、水、灰、土、热紧密联系的立体循环、绿色环保模式。矿区采用腐殖土回收、边坡放坡、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复垦,土地复垦率达100%;疏干水通过管路被送往电厂作循环冷却水,再将废水回收作为洒水降尘水源。其绿色开采工艺、智能化设备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探索相结合的伊敏模式已成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典范。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正在许多地方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相统一、共生长。

  锡林郭勒山金白音呼布矿业创新采场回采后尾砂充填法和采空区规模化充填废石,有效防治采空区塌陷;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露天矿实现世界首个极寒露天煤矿5G+无人驾驶智慧矿山建设;满洲里扎赉诺尔露天煤矿巧用蒙草进行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鄂尔多斯黑岱沟、大饭铺、满来梁、荣恒等煤矿企业,创新集成“生态+农业、牧业、林果、文旅、研学”产业融合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出色的建设成果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对绿色矿山建设的高度重视——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出台;2021 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首次将绿色矿山建设写入法规;2024年4月自治区印发《关于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目标、标准和具体要求,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构建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已形成密切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矿权、用地、用水、节能的手续办理等方面,依法依规对绿色矿山企业给予了最大支持。

  “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已驶入政策支持和技术变革‘双轮驱动’的发展快轨。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悟持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突出工作重点,通过把握建设标准、严格审核监督、管好用好治理基金、分类推进修复治理、优化矿山布局、加强环境治理、强化科技支撑等举措,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各地区各部门的上下联动、密切协同,形成合力,确保绿色矿山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会议强调。

  “绿色矿山建设事关内蒙古发展的战略全局。我们将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让绿色成为矿业发展最鲜明、最牢靠的底色,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力量。”赵大勇表示。


原文链接:https://zrzy.nmg.gov.cn/xwdt/mtbd/202408/t20240826_25630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