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焦点 > 正文

餐桌丰盈成寻常

发布时间:2024-09-09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莫歧、王凤朝两位老先生精彩的双簧节目里有这样一句唱词:“我已备好了菜,盼你早点儿来,一碟子腌白菜,一碟子腌白菜……”唱词不断重复虽是为了增加笑料,但也恰恰反映了那个年代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餐桌上物资不够丰富的窘迫。

  现如今,肉蛋奶鱼、各色时蔬已成为我国居民餐桌上的家常菜。然而,在70多年前,这是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我国蔬菜产业、畜牧业、渔业发展突飞猛进,居民餐桌上的时蔬品类越来越丰富,肉蛋奶鱼的供应从严重匮乏到丰盈多样,从没得吃到吃得安全、有选择地吃,人民群众真正从改革发展中享受到了有口福的幸福日子。

  “菜篮子”拎得稳稳的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北方冬季蔬菜市场以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耐贮存蔬菜为主,南方夏季蔬菜市场多是叶菜,市场供应品类单一,许多北京市民至今仍保留着冬天储备几颗大白菜的习惯。而如今居民餐桌已迥然不同,折射出我国蔬菜种植结构的巨变。

  8月末,北京市昌平区种植户谷永利的菜地里,半亩秋葵已成熟,他正忙着采摘。“过去夏天种黄瓜、西红柿,冬天种大萝卜、白菜。”谷永利感叹,过去哪儿见过秋葵,更想不到现在能有这么多新奇蔬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我国逐渐从蔬菜生产不足,转变为蔬菜生产大国,蔬菜也由副食变成餐桌“主角”。

  “这里有蔬菜检测中心、蔬菜冷链中心等配套设施,能高效保障蔬菜品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内,各种当季蔬菜苗生机盎然。企业负责人李向雪回忆,他2002年开始种菜时,品种单一、市场较小、不成规模。

  2008年,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成立,有力推动了蔬菜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李向雪也从小规模种植向设施农业转变,从“靠天吃饭”向反季节栽培、控水控肥的精细管理跨越。

  “过去食用菌栽培较为粗放,品质和产量不稳定。”深耕行业27年的陕西省汉中市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海,从最初的种植发展到提供菌种再到从事技术服务,深刻体会到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我们的规模化菌种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年辐射带动生产食用菌6000万袋,年产值4亿元。”吴建海说。

  2015年,《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发布,极大地推动了各地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1988年,原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原则;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落实力度。这些措施推动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促进蔬菜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从最初的300多亩扩大到2.3万亩,李向雪的蔬菜生产基地遍布福建、河北、内蒙古多地,实现了跨区域种植。目前,蔬菜年产量达10万吨,通过多个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自1984年我国建成第一家蔬菜批发市场,到目前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城乡市场流通体系。2023年,我国又启动了“一村一品”电商平台,订单农业、产销直挂、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等新型交易方式,推动蔬菜产业进入电商时代,居民餐桌上的蔬菜种类也愈加丰富。

  “肉盘子”装得满满的

  一组有趣的数字显示:从早餐的鸡蛋,到夜宵的烤串,全国14亿人每天要消费掉28.2万吨肉、9.7万吨禽蛋、16.4万吨奶,若是用火车来装,需要近1万节火车皮。换算到每个人身上,就是每人每天消费1个蛋、2两奶、4两肉。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几十年前人们“吃蛋等过节、吃肉等过年”的匮乏。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从口粮到肉蛋奶都实行统购统销、按人头分配。“那时候想要买肉,钱和票缺一不可。肉票平时舍不得用,要攒到过年过节才去买点肉。”在河南省焦作市,74岁的张彬家里收藏着不少50年前的粮票、肉票、油票。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畜禽产品供应总体不足,畜牧业也只能算是家庭副业。1978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56.3万吨,奶类总产量97.1万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肉蛋奶供给能力持续增加。

  1980年,北京市民刘桂仙与爱人郭培基在胡同里开办悦宾饭店,拿到编号001的第一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他们当天买了4只鸭子,做成了香酥鸭、盐水鸭等菜品,没承想来饭馆的人多得堵塞了胡同。

  个体餐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刺激着畜禽产品的消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种植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发展,让畜牧业生产释放出巨大活力。

  原农业部1988年提出建设的“菜篮子”工程,其中一期工程就是建立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保证居民餐桌供应充足。到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2857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从此,我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规模养殖场逐渐增多,一举扭转了畜产品短缺的局面。

  “过去我家只能养一头猪,不是不愿意多养,是没东西喂猪,每天放了学都要去找野菜、割猪食。”河北保定市高阳县的养殖户高杰回忆,到了20世纪90年代,家里的日子也好起来了,养了十几头猪,靠着养猪也攒了一些钱,就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如今他的家庭农场已经达到了存栏400余头生猪的规模。

  200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攀升至6014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也从1978年的8.9公斤增加至47.4公斤。我国畜牧业发展由产量需求转向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若干政策方案,以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实现绿色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说,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快速提高。2023年末,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为73.2%,规模养殖逐步取代传统的小农户分散养殖,成为居民餐桌肉蛋奶生产供应的主体。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在游泳、网球等欧美国家传统优势项目上实现突破,从特点角度来看,这与我国国民整体营养情况同样息息相关,离不开居民膳食结构的不断优化。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18岁至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比2015年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

  2023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9748.2万吨,奶类产量4281.3万吨,禽蛋产量3563万吨,肉蛋奶消费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鱼篓子”塞得鼓鼓的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一起“鱼刺事件”令人印象深刻。双水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田海民办起养鱼场,给每家送鱼引起全村“轰动”,绝大部分村民都没吃过鱼,很多人被鱼刺扎了喉咙,怒气冲冲地找田海民算账。

  文学作品里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内陆地区“吃鱼难”的现实问题。出生在河南腹地的“70后”王一鹏依稀记得,小时吃过的海鲜只有海带和冻带鱼,还得凭票供应。

  水产品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而其鲜美的滋味,更是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困扰中国人的“吃鱼难”问题,在近几十年间得到彻底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解决居民“吃鱼难”作出了批示和指示。1982年10月,国务院批转农牧渔业部《关于加速发展淡水渔业的报告》,要求落实水面使用权长期不变,水产养殖业就此蓬勃兴起。

  1985年3月,《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明确了渔业发展“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推动渔业生产迅速发展。1988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1989年,我国水产品产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达到7116.17万吨。

  反映在居民餐桌上,是每个中国居民餐盘里的水产品不断增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占有量不到1公斤,提高到了2023年的50.48公斤。

  餐桌上的水产品类也越来越丰富,实现从“吃鱼难”到“年年有余”再到有选择地吃的转变。鲤鱼红烧最可口,鲫鱼炖汤最美味,还有白灼大虾、烧海参、焖鲍鱼……在如今居民的餐桌上,光是水产品就能做出“十八种花样”。

  事实上,今天餐桌上的每一种水产品,都凝聚着渔业科学工作者的心血。自20世纪50年代突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我国摆脱了水产依赖捕捞的历史。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种类已达300种以上,涵盖鱼、虾、蟹、贝、藻等各类水产品种。

  进入新时代,全国渔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伏季休渔”“十年禁渔”“增殖放流”等政策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深远海养殖、陆基工厂化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绿色养殖模式也越来越成熟。

  物流加工业的发展,更是突破了水产品消费的时空限制,让遥隔千里、相隔四季的池塘和餐桌联通起来。30多年前,辽宁盘锦市盘山县的孙秀玲提着小筐沿街卖河蟹,现在,凭借现代冷链物流系统,她坐在家里点点手机就将盘锦河蟹卖到了全国各地。

  如今,一条鱼不仅可以精细切分成鱼皮、鱼肚、鱼头等不同部位,还可以加工成即食、即热、即烹的预制食材,满足居民消费的多元需求。

  餐桌虽小,民生事大。75年来,围绕着居民餐桌的一系列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增进了民生福祉,维护了社会稳定。今天的居民餐桌,菜果菌品种多样、肉蛋奶供应充足、鱼虾贝应有尽有,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也让国民更强壮、生活更美好。

  1949-1955年

  菜品自由购销,畜禽渔产品供应总体不足。

  1956年

  50年代突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我国摆脱了水产依赖捕捞的历史。

  1978年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市场化改革推进,种植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发展,菜、肉、蛋、奶、鱼供给能力持续增加。

  1982年10月

  国务院批转农牧渔业部《关于加速发展淡水渔业的报告》,要求落实水面使用权长期不变,水产养殖业就此蓬勃兴起。

  1988年

  原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建立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保证居民餐桌供应充足。

  1989年

  我国水产品产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次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1995年

  着力健全流通体系,保障蔬菜供需均衡。

  2001年

  原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2010年

  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肉、蛋、奶、鱼、菜、果等产品生产。

  2015年

  《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发布,极大地推动了各地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2017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强化“菜篮子”市长责任制,全面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

  2023年

  全国蔬菜总产量82868万吨,肉类总产量达9748.2万吨,奶类总产量4281.3万吨,禽蛋总产量356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达到7116.17万吨。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rdtt/202409/t20240905_135997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