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焦点 > 正文

山川添秀色 产业上新阶 重庆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发布时间:2024-09-14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九成以上。大山大江给予了重庆宝贵的生态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农业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产品不断“上新”,八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新添了秀丽景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颜值”更靓、生态底色更厚。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

  秸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

  9月9日,一辆辆满载水稻秸秆的小货车,开入垫江县周嘉镇雨山村的再生资源回收工厂里。

  厂房中,一垛垛秸秆堆起了数米高,工人正忙着堆码、搬运,一旁的机器则将秸秆加工成垫子等制品。

  “秸秆以前没人要,现在却成了宝。”周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钟娟说,过去,不少农户把秸秆一烧了之或者草草还田,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二次耕作。

  于是,周嘉镇开始探索挖掘秸秆的经济价值,让村民利用秸秆增收,从而彻底杜绝焚烧秸秆的行为。镇里通过引入业主,建起5个收储点、5个秸秆制品厂,镇上几家化肥厂也开始用水稻秸秆和花椒秸秆加工有机化肥。

  “目前,全镇秸秆离田利用率在80%左右,秸秆产业带动约1500人就业,取得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赢’。”钟娟说。

  同样把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的,还有璧山区正兴镇。

  近年来,正兴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活垃圾、畜禽粪污成了当地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当地投入资金建设了1.49万个户用垃圾分类收集桶,4个镇级再生资源回收站。如今,镇里正逐步落地绿色产业循环生产园区,计划将生活垃圾等转化为电力、肥料等可利用资源。

  “目前我市已在26个区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和美乡村“颜值”更靓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九龙坡区中梁山西侧丘陵地带的村民,以前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还污染了土壤。为此在西彭镇东林村,当地志愿者开展了“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带动村民通过评比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但由于当地污水处理设施老旧,一到下雨天,渗漏的污水还是会顺着沟渠污染环境。

  经过反复调查对比,西彭镇最终决定将生活污水就地进行处理后,用作农业灌溉用水,这样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保障了生产用水。于是,镇里在东林村修建了双达标污水处理站。

  “污水处理站可以在达标出水和灌溉用水两种模式间自主切换,在灌溉用水模式下,控制系统将自动调节污水中的氮、磷比例,让处理后的污水在保留营养物质后再还田利用。”九龙坡区人居环境建设中心主任谢玮说。

  有了东林村的成功经验,九龙坡区近年来在农村地区推广建成76座污水处理站,走出了一条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改善人居环境的新路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责任主体。

  巫山县福田镇曾是当地主要产煤区,靠煤而兴后,当地生活环境却变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近年来福田镇的镇村干部建立起环境保洁队等队伍,引导村民参与清洁行动,镇上人居环境逐渐变得干净、整洁。去年,福田镇上榜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5.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9%。

  开发生态价值

  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产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还可以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资源变成村民增收的生态产品。

  9月10日,在荣昌区双河街道万亩麻竹种植基地,竹农正在采摘新鲜的麻竹叶。

  他们把麻竹叶打包后运往荣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荣轶公司”)加工厂,进行筛选、包装和腌制等初加工处理。今年,该公司已累计销售麻竹叶600余吨。

  早在2003年,双河街道就开始大面积引种麻竹,他们推出的麻竹叶、麻竹笋等生态产品在市场上走俏,种植面积逐渐超过1万亩。然而,由于竹农经营分散、管理粗放,种植规模虽然在扩大,但产量、质量并未随之提高,产品价格也每况愈下,当地一度出现“麻竹田间随处见,笋叶丰盛无处去”的情景。

  2022年,双河街道与荣轶公司合作,探索麻竹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道路。荣轶公司总经理陆钻和团队将流转的2万亩麻竹进行改造后,以35亩为一个作业单元,免费分包给当地竹农,竹农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进行精细化管护,而公司负责对产品进行回购。

  2023年,双河街道麻竹产品平均增产40%,麻竹全产业链带动了1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余元。

  在梁平区猎神村,当地通过关闭矿山、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发展起竹加工业等产业。如今,村集体收入已由2017年的41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34万元。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市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5200亿元,未来我市还将深入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打造10条100亿元以上的生态特色产业链,让更多“含绿量”高的产品长成“含金量”高的产业。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409/t20240913_136273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