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焦点 > 正文

“艳椒”出塞记

发布时间:2024-09-14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塞外大漠,雄奇辽阔。

  时近白露,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远处的阴山山脉山势宏伟,南屏河套平原,北邻荒漠戈壁。

  “河套”一词,始于汉代,它以水草丰美著称,主要分为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两块,其中后套平原又称巴彦淖尔平原。在蒙古语中,“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这里被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包裹,但前有黄河滋润,后有狼山屏障,形成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黄灌区。当地引黄河水灌溉,加上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业发达。

  7年前,以“艳椒”为代表的重庆朝天椒,踏上了西迁的路途,在以巴彦淖尔为主的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了6万余亩,改变了当地辣椒的产业结构,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产业。

  “艳椒”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开发的加工辣椒新品种,是国内高品质朝天椒的代表,目前“艳椒”系列品种已达20余个。近年来,“艳椒”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金秋时节,正是巴彦淖尔“艳椒”丰收的季节。9月3-5日,重庆日报记者跟随市农科院专家团队来到内蒙古,寻访“艳椒”的出塞之旅。

重庆种植比较效益低,“艳椒”西迁内蒙古

  “艳椒”西迁的冲锋号,吹响于7年前。是年,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组建,专家们逐渐达成了辣椒产业西迁的共识,为这个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辣不欢的“火锅之都”重庆,拥有3.2万家火锅店,每天有超过10万口锅在沸腾,是加工辣椒消费大市,但自给率却不足三成,每年都要外调和采购数十万吨鲜椒。

  直接原因是重庆种辣椒的比较效益较低,种植辣椒要“上山下乡入边疆”(被迫到偏远地区种植)。

  “丘陵山地地形是主因。”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用干辣椒岗位科学家、重庆市农科院加工辣椒创新团队首席黄任中解释。

  黄任中从1991年开始从事辣椒品种选育工作,深知其中症结:“地形导致了重庆辣椒规模化生产难、机械化率较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每亩地从育苗到采收完成,大约需要20个人工,劳动力成本占辣椒产业投入的60%-70%。”他分析道,以采收为例,由于分次采收,需采收7-9次。与此同时,9-11月是辣椒收获期,正逢秋雨连绵,人工干制的成本也随之攀升。

  这从重庆辣椒的迁移地图可见端倪——前些年,巴南、綦江、大足、永川、石柱等地都规模种植了加工辣椒,但因为效益未达预期,许多地方的辣椒种植又开始退潮。

  重庆加工辣椒的巨大缺口,让包括黄任中在内的重庆辣椒创新团队意识到,仅在本地发展辣椒产业,产能远远不够,只有走出重庆,发展“飞地种植”的模式,才是上策。

  1996年,时任原市农科所副所长吕中华,提出要以大果、高辣、高干制率为主要方向,做加工辣椒的杂交选育。

  随着人口流动加快,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加工型辣椒的需求猛增,前景看好。因此,尽管面临着育种资源稀缺、经费紧张等重重困难,吕中华还是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进行品种选育。历经近10年,“艳椒”这张王牌得以面世。这是国内第一个高辣单生朝天椒品种,在国内朝天椒育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推广方面,“艳椒”起初的流向是同属西南的贵州。贵州人喜吃辣,市场不成问题。然而,多山的贵州,在种植上也面临着和重庆相似的境地,并非“艳椒”的理想去处。

  那西北呢?团队经过研究认为,辣椒传入中国有西北与西南两条路径,西北路径就是声名远扬的丝绸之路,辣椒沿着这条通道,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它在西北的栽植甚至早于西南地区。

  同时,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雨水少,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产量高,生产成本低,是我国辣椒生产的最适宜生产带,而且内蒙古、新疆干辣椒产区在育苗、整地盖膜、移栽、农药喷施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辣椒进入成熟期,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阀门一关,所有的辣椒都进入“自然烘干”模式,不用担心被雨水浸泡变坏。辣椒全部晾干后,机械化一次性完成采摘。一台辣椒采摘机,一天可采收100到120亩地,比500个人的手工采摘量还要高。

  这不正是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佳方式吗?

“艳椒”在内蒙古的干椒亩产量达1000斤,几乎是西南地区的一倍

  2017年,黄任中与高振江取得了联系,后者是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西北片区负责人、包头综合试验站站长,在西北片区尤其是内蒙古蔬菜产业发展上有话语权。

  内蒙古地形狭长,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该选哪里作为突破口呢?

  高振江的建议是巴彦淖尔。“这里地处北纬40度,北有阴山阻挡了来自蒙古高原南下的冷空气,南有鄂尔多斯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气,造成了它比周围地区云雨少、温度高的气候,带来了更多的光照资源,还拥有1100万亩水浇地,被称为‘塞上粮仓’。”

  而“艳椒”的特性也让高振江感到振奋。“自治区过去也种植辣椒,以通辽为代表的东部区种红干椒,以巴彦淖尔为代表的西部区种脱水椒,朝天椒不多。”他说,“‘艳椒’具有早熟、宜机、丰产、抗病等特点,能带动自治区老百姓增收致富。

  在高振江的主导下,包头市农科所和巴彦淖尔农牧局对“艳椒”系列品种进行了引进、筛选和适应性的试验,其结果令人满意:“艳椒425”等品种干椒亩产量达1000斤,几乎是西南地区的一倍。

  更重要的是,巴彦淖尔每年的无霜期为5-10月,“艳椒”的生长周期正好与此吻合,还可以实现一次性育苗、施肥、打药、机收,大幅减少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比较效益。

  因此,以高振江为代表的专家向当地政府建议:大力发展朝天椒。政府积极回应,并连续出台了支持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他们还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金融产品,以每斤一元、每亩4000斤作为保底,确保老百姓每亩地能有4000元的收入。

  2018年秋天,以重庆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的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派出了该公司负责西北片区的销售经理李军,前往巴彦淖尔推广“艳椒”种苗。

  他首先与杭锦后旗二道桥镇经销商王换奇取得了联系。王换奇此前在经销农资、葵花等,有自己的加工厂,在当地有影响力且头脑灵光。听到种植“艳椒”的效益和李军的分析后,决定拿出600亩地试水。在取得较高收益后,他旋即把种植面积扩大至1万亩。

  在王换奇的带动下,当地大户杨永福、范光明也加入了进来,他们三人成为了“艳椒”的代理人。“我们无法直接接触农户,必须通过这些‘代理人’,即有回收辣椒产品实力的经销商,来推广‘艳椒’。”李军解释,这一方面是抓住了关键人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市场风险。

研发新技术、推出新品种,让“艳椒”更适宜在塞外生长

  李军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巴彦淖尔大力发展朝天椒的消息一经传出,辣椒湘军、黔军、川军蜂拥而至,意欲在这片新兴的辣椒热土上摧城拔寨。

  所以,对于黄任中、李军等人而言,既要高调宣传“艳椒”的优势,又要随时跟进同行的进度,不断根据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品种和技术创新。

  “湘研种业的‘湘辣’系列,极早熟,大果、辣度高;同样来自湖南的‘博辣’系列,是簇生朝天椒,坐果集中,便于管理和收获;由贵州选送的‘遵辣’系列,抗性好,适应性强……”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辣椒种植基地,李军如数家珍,“还有的种业企业为了多抢一些订单,还提出包回购和高收购价。”

  市农科院和科光种苗的“撒手锏”则是“艳椒”本身的品质。同时,“艳椒”作为重庆的火锅底料原料,不愁卖不掉,而且重庆团队也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服务,并联系经销商与之对接。

  根据巴彦淖尔光照强、降雨少、机械化率高的特点,辣椒团队专门编写了一套技术流程,包括植株密度、栽培管理、施药频率等。在最为关键的品种方面,重庆辣椒团队根据内蒙古对辣椒的需求,持续推动“艳椒”品种迭代升级。

  在王换奇的推荐下,今年杭锦后旗陕坝镇中胜村村民王斌第一次种下500亩“艳椒800”。眼下,距离辣椒收获只有十多天时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产鲜椒5000斤,除去1100元的包地、100元的打药、300多元的化肥、700多元的种子等费用,还能挣1000多元。”他打算明年将剩下的300亩地也种上辣椒。

  “接下来,‘艳椒’将在四个方面进行品质改良:一是宜机化,即成熟期一致、结果更集中、株型更紧凑;二是早熟,将生长周期尽量控制在120天内;三是继续提高品质,在少籽、高香、高油等方面下功夫;四是在耐盐碱上有新突破。”黄任中踌躇满志。

  在巴彦淖尔的事宜处理完毕后,黄任中、李军等人又登上了前往宁夏中卫的列车,拟在宁夏开辟新的“艳椒”基地,在那里继续书写“一代天椒”的塞外故事。

记者手记农产品闯市场,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制种在重庆、育苗在内蒙古,销售又回到云贵川渝黔,往返数千公里,这就是“艳椒”的全国之旅。它体现了在全国范围内配置优质资源、振兴发展种业的探索,从侧面反映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实践。

  采访过程中,记者曾问,“艳椒”的西迁,是否占用了别人的资源?因为土地上也许原本种着葵花、玉米,这涉及从种到收的一揽子企业。

  这个问题让受访专家怔了一下,他接着回答:“种什么是市场的选择,人为干预能起到的作用很小。”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有两个弱项,一个是小农经济,市场竞争力偏弱,另一个是区域结构不平衡,地方特色产业没有发挥出应有优势,因此才出现了“猪周期”“蒜你狠”“豆你玩”等市场波动。

  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山东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陕西、山西、两广林果业发达,可扩大林果业规模;而东北、江苏、河南是粮食种植大省,可加大粮食生产。这样一来,不同类型的土地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生产适合生长的作物,满足可能是近在咫尺、也可能是远在天涯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这样的探索并不鲜见。比如,市农科院利用海南的气候建立南繁基地,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又比如,在鲁渝协作的背景下,来自山东滕州的马铃薯、莱阳的秋月梨都在山城“开花结果”。此外,四川的郫县豆瓣大力推广“飞地种植”,依靠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省时省力省人工……

  期待这样的实践越来越多。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409/t20240911_136150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