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知识 > 正文

寒露

发布时间:2024-10-08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寒露是一年之中的第17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一般为每年10月8-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寒露节气到来。2024年寒露交节时间为10月8日 02:59:43,甲辰年九月初六。寒露的意思就是露水因天气转寒而呈即将结冰的颜色,是深秋的节令,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令。从气温变化看,白露之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露水更多,并且在低温下颜色变深,呈凝固前的冰冷状态,使人望而生寒意,故称寒露。在清晨的阳光下,白露时节的露珠晶莹剔透,使人心旷神怡,但在阳光下很快消失;而寒露时节的露珠则透着寒气,使人望而生畏,消失得也慢。可见,寒露节气是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的重要标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交节时间一般为农历九月初,二零一七年由于闰六月而在八月中。《群芳谱》云:“秋分后十五日,斗柄指辛,为寒露。九月节气渐萧,露寒而将凝也。”《通纬·孝经援神契》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农谚云:“寒露寒露,遍地冷露”。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北方冷空气逐渐增强,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干燥并呈昼暖夜凉之特征。北方地区深秋特征明显,晴空万里,农作物和树木呈黄、红、白等多种颜色,十分迷人。东北人称这个季节大山的美丽为“五花山”。在正常年份,10°的等温线已经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北京地区的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而在东北和新疆北部一些地区可能已经开始降雪了。

  寒露有三侯:“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後至者为宾。”《群芳谱》云:“一侯鸿雁来宾,雁后至者为宾。”从白露开始,鸿雁即开始陆续南飞过冬,到了寒露,北方实在待不下去了,所有鸿雁都呈人字型或一字型结队南飞。早到的雁儿以主人姿态接待这些晚到的同伴,后来者即为宾。古人这种描述拟人化,很有人情味。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这里的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黄雀,其实应该指雀类的鸟;大水即大海;蛤,“蛤蚌属此小者也。”时期是指蛤蜊类的小蚌。“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礼记》云:“爵入大水为蛤”,这里的爵就是雀的意思。寒露到来,正值深秋,天气逐渐寒冷起来,雀类的鸟都都藏在巢中保暖,人们看不到雀鸟,却突然看到海边出现大量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钻入海水中保暖的。这种认识太有意思了,莫非真的有一些蛤蜊是雀鸟变化而来的?蛤蜊是一种软体动物,壳呈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还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产量大,价格低廉,深受老饕们的喜爱。蛤蜊喜温,一般在4-6月和9-11月两个时间段生长速度最快,但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在海边看到大量蛤蜊。古人仅在寒露以后在海边发现大量蛤蜊,可能是由于生活在内陆地区,对大海的认识较为有限所致。有意思的是,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有“蛤梨(即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酉阳杂俎》,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669页)莫非段氏真的见到过蛤蜊以壳为翅飞翔?

  “三候,菊有黄华。”《群芳谱》记为“菊有黄花”;《礼记》记为“鞠有黄华”,鞠通菊。菊花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当代中国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三,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产量居各类鲜花之首。据说在秦朝时,首都咸阳就已经出现了菊花展销的专业市场。菊花多在深秋盛开,故曰“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礼记·月令篇》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都是认为菊花在秋季开放。《群芳谱》云:“菊独华于阴,故曰有也。”说的是在百花中,唯独菊花喜阴,是阴气较充盈的深秋盛开。

  菊花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是中国的原生品种。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菊花中直径最大的可达10多厘米,小的可达1-2厘米。菊花可药可食,大约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菊花泡茶,用以清火明目。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四民月令》也记载:“(九月)九日可采菊华,收枳实。”枳即“南橘北枳”之枳,其实是古人的误解,枳和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枳具有消食化滞,除痰镇咳的功效,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几近濒危,现主要种植于湖北、湖南、四川、山东、安徽、河南等地。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大部分产区开始收获了。在寒露节气期间,天气还不是很冷,呼朋唤友到野外远足,顺便采点野菊花做坛菊花酒,也是不错的选择。菊花入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而杭白菊、贡菊主要为饮用。在北京的传统名酒中,菊花白应该算作上品。这个酒酿制工艺独特、品质卓越、菊香悠长,集宫廷文化、道家文化、药香文化、酒文化于一身,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可惜的是这些年开发力度不够,已经远远没有二锅头有名了。

  在正常年份,重阳节一般在寒露节气前后,即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这一天界定为老年节。重阳这一天,一般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明至少在唐代就有登高和插茱萸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也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孟浩然诗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明了在唐代菊花和重阳节之间的关系;他的《秋登兰山寄张五》,同样说明了唐代重阳登高的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在众多的赏菊诗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为有名。可能你记不下来全诗,但这一句一定不会忘记。读了这句诗,即使身处闹市,心也会立刻安静下来。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花香气浓烈,但给人祥和、安静之感,但有人偏偏从中悟到了杀气,也算千古一人了。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的题目很清楚,是作者落第后写的。考不上就要杀人,也是绝了。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黄巢没有落第,在长安谋个一官半职,唐朝的历史会不会重写?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习俗与传说有关。据《岁时广记》转载《续齐谐记》的记载:“汝南桓景,岁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因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速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祸乃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矣。’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因此也。”这就是九月九日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习俗的由来。当然,桓景的传说是不是真的,已无从考证,但次俗流转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注解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至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燕京岁时记》载:“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遇黄河决口,亲率百姓抗洪,洪灾后加固城墙,并于城东门筑楼,垩以黄土,称为“黄楼”。楼成后邀请苏辙、秦观等诗人游览。游的高兴了,自然要写诗。东坡公自己的诗中就有“菊盏萸囊自古传,长房宁复是臞仙”之句。

  

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

  苏轼(宋)

  菊盏萸囊自古传,

  长房宁复是臞仙。
应从汉武横汾日,

  数到刘公戏马年。
对玉山人今老矣,

  见恒河性故依然。
王郎九日诗千首,

  今赋黄楼第二篇。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高和糕谐音,登高吃糕,也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此外,九月九日前后,秋收作物已经开始收割,秋季丰收大局已定,吃糕也有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饵即古代之糕,可见蓬饵即最早的重阳糕。到了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已经大盛了。相传至今,花色、品种已有很大变化,南北风差异也较大,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南方多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北方多以小米面蒸糕,中间还会包上大枣、栗子、核桃仁等;也有以白面蒸馍,并塑以各种形状,外面还会食用颜料画上吉祥的画。各地都有自古沿袭下来各具特色的重阳习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重阳习俗和河南省上蔡县上蔡重阳习俗,被纳入2014年6月3日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作为重阳节的代表,皇城村重阳习俗至今保留着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制作九层重阳花糕,以及举办“九九重阳庙会”的古老习俗,各家各户向老人敬酒祝拜、看望问候、尽孝献爱,并举办赏红叶、采秋果、看大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上蔡县是九九重阳节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佩香囊、插茱萸的习俗2005年12月,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3月,上蔡县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收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6月,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类活动中,重阳节制作茱萸绛囊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习俗之一,各种形状的绛囊成为重阳节的热销品。上蔡至今保留着2000多年的九月九日前蔡侯登高眺望汝河风景的旧址,称为蔡侯望河楼,又名看花楼,位于上蔡县城西,据说九九重阳节起源于此,又称重阳登高处。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另外,在上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因此,敬老和赏菊、喝菊花酒自然就联结在了一起。上述皇城村、上蔡重阳习俗均有敬老的内容。重阳节还是与除夕、清明、盂兰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这一天,祭祖和敬老是并重的。当代诗人陈志岁先生的诗作《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里,就有“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句。

  我在《秋分》里谈到,由于气候变暖,山东、河北一带种小麦推迟10天左右,有的地方可以推迟到寒露,但一般不能晚于寒露。河南一带,寒露时节农人正在忙于播种小麦,但由于几乎百分之百是机械播种,因而最多一周就可以完成作业,农人的劳动强度很小,主要是监督农机手作业。北方的玉米、南方的中稻正值收获季节。在这两大作物中,玉米机收率总体上较低,但也达到80%以上,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的机收率更高,农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联系上农机手,这样,留守在家的老人依靠一部电话就可以完成全部农活。这就是我的学生高强所说的“电话农业”。尤其是山东、河南一带玉米多为籽粒收,即机械收获后直接出籽粒,秸秆打碎后还田,农人只要把玉米籽粒拉回家就行了。我们长期观察的河南荥阳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机械收获后把玉米籽粒称重后直接拉到合作社,合作社把玉米烘干、卖掉后再按重量把收入打到农民账户上,合作社成员更省心了。水稻的机械收获率已经达到85%以上,主要是南方山区、丘陵地带的机械化程度低,如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梯田很难运用机械,仍需畜力甚至人力作业,劳动强度依然很大。

  寒露是秋冬换季的关键时期,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最易流行感冒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也容易复发。寒露节气,多事之秋,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和儿童的保暖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适当的户外锻炼是提高防寒和抗病毒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在饮食上应平衡饮食五味,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以苹果、梨、柿子、香蕉为佳;蔬菜有白菜、胡萝卜、白茶、冬瓜、莲藕、山药等,银耳莲子汤对于寒露节气防燥润肺具有极好的效果。粳米、糯米等具有很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效果,适当加一点蔬菜或中药一起文火熬成粥,如蔬菜粥、南瓜粥、山药粥、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作为早餐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老年人不妨一试。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还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以增强体质,防御风寒。

  寒露、菊花、茱萸、重阳,这些关键词本来就是诗词题材的上品,古人自然会留下大批上等的诗作供我们品味。

  早发

  李郢(唐)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杜甫(唐)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斋心

  王昌龄(唐)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送十五舅

  王昌龄(唐)

  深林秋水近日空,

  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

  草根寒露悲鸣虫。

  

  种莴苣

  杜甫(唐)

  阴阳一错乱,骄蹇不复理。

  枯旱于其中,炎方惨如毁。

  植物半蹉跎,嘉生将已矣。

  云雷欻奔命,师伯集所使。

  指麾赤白日,澒洞青光起。

  雨声先已风,散足尽西靡。

  山泉落沧江,霹雳犹在耳。

  终朝纡飒沓,信宿罢潇洒。

  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

  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

  破块数席间,荷锄功易止。

  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野苋迷汝来,宗生实于此。

  此辈岂无秋,亦蒙寒露委。

  翻然出地速,滋蔓户庭毁。

  因知邪干正,掩抑至没齿。

  贤良虽得禄,守道不封己。

  拥塞败芝兰,众多盛荆杞。

  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

  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

  

  初到陆浑山庄

  宋之问(唐)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和王突秋夜有所思

  卢照邻(唐)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砒抽何人吹。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木芙蓉

  韩愈(唐)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花游曲

  李贺(唐)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授衣还田里

  韦应物(唐)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

  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韦应物(唐)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宿瓜州

  李绅(唐)

  烟昏水郭津亭晚,

  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

  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

  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

  岁阴轻薄是凉飙。

  

  池上

  白居易(唐)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芳树

  沈约(南朝)

  发蕚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花游曲

  李贺(唐)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严维(唐)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唐)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唐)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唐)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唐)

  莫将边地比京都,

  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

  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唐)

  黄花紫菊傍篱落,

  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

  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唐)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宋)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

  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阴

  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元)

  题红叶清流御沟,

  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

  文天祥(宋)

  万里飘零两鬓蓬,

  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

  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

  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

前日龙山如梦中。

  

  

  

  当然也少不了大量的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霜降麦归土。

  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寒露前后看早麦。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菊花开,麦出来。

  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麦子难得倒针雨。

  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麦浇苗,谷浇穗。

  豆见豆,九十六。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寒露三日无青豆。

  沤了豆子收麦,沤了麦子收豆。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

  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九月不刨十月空。

  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

  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

  九月树种已成熟,抓紧采集莫延误。

  过了秋分寒露到,采集树种要趁早;

  采收工具先备齐,选择树种标记号。

  优质壮龄作母树,病木虫蛀不能要;

  当家树种要多采,乡土种源不可少。

  采种要选好天气,风和日丽晾晒好;

  贮藏保管莫大意,阴雨连绵要防潮。

  树木栽培良种化,好种才能出好苗;

  男女老少齐动手,绿化家园乐陶陶。

  九月九,摘石榴。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柿子红似火,摘下装筐箩。

  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寒露柿子红了皮。

  摘了梨,别松气,施肥浇水和掘地。

  摘了梨,快喷药,千方百计把叶保。

  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叶子护不好,明年果子少。

  今年护好叶,明年结硕果。

  光收不管,来年减产。

  光收不管,杀鸡取卵。

  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再晚大减产。

  骡马驴,加夜草,劲头足,干活好。

  晚上不加料,白天懒拉套。

  晚上加了料,白天蹦又跳。

  时到寒露天,捕成鱼,采藕芡。

  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

  捕捞成鱼上市卖,留得小苗莫伤害。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kpxc0525/20241008/98522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