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四川:发展智能建造 积极探索提升“川建工”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2-19 来源: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佚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四川传统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十三五”以来,四川建筑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保持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四川聚焦“建筑强省”建设,以智能建造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试点示范带动,统筹协同“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致力于建造高品质建筑产品,不断提升“川建工”新质生产力、品牌影响力。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

  自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强省建设工作方案》《四川省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指南》等政策文件,确定了发展智能建造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构建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成都市印发《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将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列入2023年、2024年度市委重大改革任务清单。同时加强激励政策,对智能建造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予以用地指标倾斜,对智能建造星级项目予以“免申即享”资金奖励。绵阳、宜宾、达州3个省级试点城市也分别出台相应方案,为智能建造提供有力保障。自2019年以来,绵阳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从70%提升至100%。

  标准体系是智能建造工作的框架体系和技术保障,四川组织编制《四川省智能建造项目评价标准》,发布《四川省智能建造发展与应用白皮书》,形成《建筑机器人应用现状与实践成果》等13项课题成果,厘清建筑业智能建造技术,完善标准体系,阐释智能建造项目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规划智能建造发展路径,提出支持智能建造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为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项目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提供工作指导。

  成都市编制了《建设工程项目智能建造水平评价要点》《智能建造企业水平评价指标》《成都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形成对新建工程建设项目、企业转型发展、工厂和车间建设与改造等可量化、可评估的指标体系。绵阳市结合实际制定了10余项标准,宜宾市和达州市也积极推进地方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完善,为智能建造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支撑。

  加快建筑工业化发展

  四川坚持以建筑工业化为支撑,加快发展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制定《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控的通知》,优化《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先后公布六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建设,以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办公用房、工业厂房等工程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行A级装配式建筑。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瀑建议,短期来说,政府要集中资源进行核心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长期而言,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不能盲目研发,而要有前瞻性,从全产业链出发进行系统性创新。

  四川现有60余家智能建造企业,涵盖数字设计、智能生产等领域;建成60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102家钢结构生产企业等。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年产能达600万立方米,钢结构构件年产能达330万吨,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前三季度,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1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占新建建筑40%。

  深化智能建造试点

  四川充分发挥国家、省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带动作用,加快扩面增量,2024年新增49个项目开展试点,项目覆盖11个地区,全省累计试点项目86个。

  试点项目主要围绕“感知、替代、智慧”三个层级和“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加大力度推动BIM技术、智能传感技术、智能测量技术及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应用,重点打造了四川天府新区建工大厦、中海成都天府新区489米超高层、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四川段)蜀安隧道、绵阳科技城人才公寓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梳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体系和路径,深化“危、繁、脏、重”等场景应用62个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

  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链

  智能建造涉及建筑、装备制造、软件、通信、大数据、运维等多环节,建筑业需要与智能建造上下游产业充分融合,才能形成合力。四川深入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推动建圈强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13个厅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建造方式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实施“1+N”省级建筑产业园区行动,明确各地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条件,紧扣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要求,打造一批智能建造产业链产品。成立“四川省智能建造全产业链发展工作平台”,驱动和服务产业链产品建设。

  建设全省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四川建筑云”赋能全产业链数字化,助力推动四川建筑业数据融合贯通。指导中国五冶、华西集团、中铁二局、四川路桥、四川升拓、四川展视等8家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水平的骨干企业,结合施工实际,联合装备制造企业研发了智能施工平台、智能施工升降机、智能塔式起重机、智能布料机、智能无轨液压挂篮、智能开槽引排机器人、全域爬壁巡逻机器人等20余种智能装备。其中,中国五冶正在建设国内集成化领先的钢结构智能生产线。华西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施工平台、智能施工升降机已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成都市成立“成都蓉筑智能建造创新研发与产业促进中心”,搭建“研发+设计+制造+建造+服务”集成平台,促进智能建造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企业紧密合作,“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两次举办智能建造暨产业建圈强链合作推介活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企业5大类45项合作签约,签约总金额超过335亿元。

  “以本届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为契机,加强川渝两地产业协同等方面的合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代小强建议,通过充分整合发挥两地产业优势,建立以政府牵头,住房城乡建设、经信、科技、教育等多部门参与的统筹协调机构,整合全产业链资源要素,形成完善的智能建造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全产业链集群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打造智能建造人才方阵

  不同于传统建造,智能建造对劳动力要求更高,需要大量土木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跨专业、跨学科人才。今年4月,四川印发《2024年全省推进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建立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专业人员和职业培训教育机制,培训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专业人才等。

  四川以全省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遴选了50名智能建造专家人才,组建全省智能建造专家库,成都市组建了246人专家库,其余试点城市也组建了相应规模专家库。推广建筑机器人实训基地“成都模式”,建立专业化、标准化星级产业工人评定体系,今年成都培育认定星级产业工人累计7万余人。

  目前,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正着力推动智能建造学科建设,开设相关专业与课程,在校学生达3.5万人。

  重庆大学副校长刘贵文认为,高校除了要开设智能建造学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打通产学研用环节,从而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四川展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落户成都,当年7月在新津建立建筑工人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实训2000余名产业工人。公司副总经理陈霞预计,明年培训需求将持续增长,将加大与传统建筑企业合作的力度,“产出”更多的技能型工人。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标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教学实训要求,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了智能建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及智能建造实训管控平台,打造了13大教学展示区域,实现智能建造全过程的理论、仿真及实践教学。校企深度融合、专业引领及思政融入,培养了一批能胜任智能设计、施工、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为一名智能建造专业的毕业生,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行业中。”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智能建造专业学生易航先表示,“在校期间,我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智能建造理论和技术,还参与了多个实际项目的实践。现在,我所在的公司已经成功应用BIM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建造将会为建筑业带来更多的变革和创新。”


原文链接:http://jst.sc.gov.cn/scjst/c101448/2024/12/13/5ba79468cf9a45f2ad3093300da678d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