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五个统筹”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发布时间:2024-12-26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所在,是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

  今年我国克服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但是随着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国际政治环境动荡等外部冲击加剧,国际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必须于安思危、于治忧乱,以更加坚定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决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第一,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粮食市场有其特殊性,粮食生产的周期性、战略性等特点决定了粮食安全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粮食领域市场化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粮食经济的良性竞争中。要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确保种粮农户应对外部风险。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调控工作,利用好二次分配保障种粮农户的经济利益,同时充分发挥政策性粮食收购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粮食市场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粮食经济秩序。

  第二,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我国全年粮食消费总量在1.66万亿斤左右,较目前1.4万亿斤的总产量仍有上亿吨的缺口,粮食产销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膳食结构的优化,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食物需求仍将保持增长,饲料粮供应压力日益增加。饲料粮关乎我国城乡居民的蛋白供给,一旦出现缺口将严重影响国家整体粮食安全。随着当前国际供应链不稳定因素的进一步增加,应当抓好粮食供需的总要求,确保粮食产量和储备都在安全线以上。

  第三,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实现大突破大跨越。但从目前看,小农户占据多数仍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未来在粮食生产领域的新旧动能转化中,应当注重这一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手抓农业前沿科技领域突破,提升种业技术水平,促进粮食生产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手抓小农户融入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提升小农户自身能力素养,加快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第四,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严重,据估计,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粮食安全不仅需要重视粮食生产中的增量,也要统筹管理好粮食存量,做好节粮减损,避免粮食浪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必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要实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切实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和食品损耗浪费。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使小农户在粮食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享受现代技术和市场体系的服务,帮助农户减损增收,降低农户储粮损失率。

  第五,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核心问题在于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要在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加快粮食产业升级转型,使粮食产品供给向着多元全面、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目标前进,逐步提高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推动粮食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开辟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树立大食物观,将粮食安全的范围扩大到肉类、蔬菜、水产等各类食物,满足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升级的需要。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的应有之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解决好吃饭问题,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xyyw/gnyw/202412/t20241224_90153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