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省际边界“六联共治”
【案例背景】
省际边界地区由于行政区划、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等因素,历来属于社会矛盾多发地区,打架斗殴等恶性群体性事件以及偷盗耕牛和摩托车等社会治安案件在过去屡见不鲜,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地区。湘黔两省接边地带在全面禁枪以前就多次发生边界村民群殴打死打伤人的重大恶性案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省际边界地区的治理状况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好转。特别是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湘黔交界地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相关区域的乡村治理,根据特定地区的特定情况和乡村治理时代需要,积极探索省际边界地区分村治理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在维护省际边界地区稳定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自2023年3月开始,由靖州县大堡子镇、坳上镇、三锹乡等3个省际边界乡镇主动发起与邻近的贵州省天柱县竹林镇、坌处镇、地湖乡、锦屏县三江镇、铜鼓镇、大同乡,本省会同县地灵乡,共计四县十乡镇涉边开展“六联共治”,受益区域遍及相关七十九个行政村,为省际边界地区的乡村治理带来了十分可喜的新变化、新局面。当地群众面对当前乡村亲如一家的社会和美氛围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打赏的好事越来越多,打架的理由越来越少!”
【基本情况】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是湖南省与贵州省接边的重要县份之一,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靖州县与贵州交界的有大堡子镇、三锹乡、坳上镇、藕团乡、新厂镇、平茶镇等6个乡镇,边界线长达153公里,群众在两省之间活动交往密切,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矛盾纠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解决省际边界地区特有矛盾,由靖州县牵头发起,邻近四县十个乡镇涉边七十九个行政村共同参与,立足湘黔省际边界省情民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共同探索建立起以“党委联席联议、平安边界联创、突出问题联治、防灾应急联动、民族节会联谊和美乡村联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的“六联共治”湘黔互动·乡情互联工作机制,打通边界乡镇党委互联互通的共同基础,拉紧交流协作的共同纽带,有力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涉访涉诉及发展存在的问题,打造省际边界乡镇党建工作联席先行示范区,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调研情况看,靖州县实施“六联共治”主要取得了以下好成效。
1、建立了跨区域协调处理机制。以组织联建带动事务共管,组建跨区域联合党委1个,夯实区域党组织职能职责,实现了工作点对点、覆盖面对面、联合端到端目标。
2、维护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成立了边界地区综治中心,发生跨区域矛盾后,由综治中心组织人员联合处理,一年来成功调解涉边纠纷12起,化解矛盾31项,调解成功率较往年增长了62%,矛盾发生率减少了47%,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3、消除了工作盲区问题隐患。通过开展联合巡逻巡查,有效减少了“非农化”“非粮化”及非法采砂采矿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了工作盲区,实现常态化共管。
4、盘活了偏远地区自然资源。过去边界区域群众家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产生价值,如同守着金山银山要饭。通过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共享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比如,大堡子镇岩湾村利用1.5万亩楠竹面积优势,引进贵州湘黔竹业有限公司,吸引带动周边村寨村民86名群众就近就业且年工资稳定在5万元以上。大堡子镇三江村、大木村联合靖州县青云服装有限公司投资建成2家民族特色服饰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天柱村寨群众参与服装生产,年收入3万元以上。
5、筑牢了边界群众感情基础。注重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民族文化与地区相融合,开展多元化、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满足湘黔边界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文化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同胞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6、节省了乡村环境整治费用。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省际边界地区垃圾清理运输一直是乡村环境整治的难点问题,以前省级边界地区各村生活垃圾都是集中收运到集镇,再送至县城垃圾焚烧厂进行集中统一焚烧,不仅耗时耗力,还浪费钱。因独特省际边界行政区域划分,部分村镇离所在县城较远,离隔壁省份县城较近,以湖南省靖州县大堡子镇岩湾村为例,岩湾村到县城距离为57km,到贵州省为解决垃圾处理运输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由靖州县大堡子镇与锦屏县三江镇、天柱县竹林镇签订垃圾转运协议,帮助边界的岩湾、大木、岩寨、黄潭等村转运生活垃圾,扭转“垃圾围村”困境。到每村年节约资金一万元以上。
【主要做法】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靖州县始终坚持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建统领,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总结提炼以“六联共治”为抓手,在交流协作中共建,在乡情交流中共融,在协同治理中共治,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1、党委联席联议筑牢合作基础。针对涉边乡镇事务协调难等问题,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坌处镇、地湖乡,锦屏县三江镇、铜鼓镇、大同乡,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地灵乡建立湘黔省际边界乡镇党建工作联席合作交流机制,十乡镇党委共同签订《湘黔边界乡镇党建工作联席合作共建协议书》,约定每季度在十个乡镇轮流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基层治理、边界线桩认定、产业发展、应急救援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联动中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召开党委联席会议3次,议定合作事项6件,形成了跨区域协调联动工作格局,实现合作共赢。
2、平安边界联创保障和谐稳定。在成立湘黔平安边界联合综治中心的基础上,与靖州人民法院合作,在大堡子镇成立法官诉源治理工作室,由资深法官每周定期到综治中心坐班宣传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快速调解纠纷,推动乡镇“三源共治”工作实体化运行,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和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同时,协同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湘黔边界处“人防+技防”“物联+视联”的全域覆盖、全时共享监测,进一步压缩违法犯罪空间,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为乡村“智”理提供了有效治理手段。
3、突出问题联治消除风险隐患。边界地区“插花地”“嵌地”较多,以往是三不管地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突出,一些违法活动不时发生。“六联”机制启动后,各乡镇加强联合巡逻巡查,聚焦耕地保护突出问题,联合查处7起涉边村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恢复耕地105亩,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聚焦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监管目标,推行跨省边界生态环境联合执法,以“零容忍”态势严打非法采砂、采矿、盗伐、滥伐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联合行动,查处竹林镇凯寨和大堡子镇岩寨插花地盗采金矿案件1起,抓获疑似盗采人员3名,并移送天柱县自然资源局处理。
4、林火灾或团寨火灾后难以及时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情况。制定了联合应急预案,组建一支由涉边消防队员、应急民兵、公安干警、救援医生联合组成的专业应急救援队,建立联防联控联动的协调沟通工作机制,并定期开展联防联控综合应急演练,增进毗邻地区应急队员默契,确保全时待战全员能战,保障边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民族节会联谊推进感情融和。充分发挥“四十八寨赶歌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加强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与湘黔接边乡镇联合打造“世界上时间跨度最长的民族歌会”,挖潜民族特色基因,推动崇德向善。今年来,举办了子歌会、篮球友谊赛、美食文化节、厨艺大赛等多场活动,现场累计10万人次群众及外地游客相聚一起唱响山歌祝福党和祖国、唱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堡子镇大木村—竹林镇棉花村还共同建设长约4公里、宽3.5米的同心公路,让两地群众通向大堡子集镇、竹林集镇更加方便。
6、和美乡村联建绘就山乡巨变。联合邀请涉边村寨佬、款师、乡贤编写侗族款约、苗族贾理,科学制定《涉边村寨村规民约》,倡导爱国爱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家庭和睦、孝老爱亲、邻里团结的道德新风尚,坚决抵制陈规陋习,深挖“身边榜样”故事,设立平安边界“好人榜”,传承优秀乡风,打通边界新时代文明教育“最后一步路”。大力开展“六治四种一创”(治垃圾、治污、治厕、治路、治房、治风,种树、种花、种草、种菜,以美家美妇创最美庭院)行动,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共同建设一个有景有乡有味的地方。实施产业“强筋壮骨”专项行动,大力回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办企业,让接边区域群众能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经验启示】
靖州县坚持党建统领,探索建成“六联共治”湘黔互动·乡情互联工作机制,是基层党组织的有益探索。
1、党委联动是省际乡村治理的灵魂。在探索“六联共治”工作机制中,正是由于湘黔两省四县十个乡镇党委高度重视、高标谋划、高效推动,组建乡村治理协调小组,在边界地区推行镇村联动、村联动,才能推动区域化资源共享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抱团发展是省际乡村治理的基础。发展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乡村治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省际接边的10乡镇79个村中,各乡镇、村分别拥有不同的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但因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未能产生较大效益。“六联共治”中,通过整合资金资源技术等,抱团发展,最终实现共赢,群众受益。实践证明,抱团发展可以打破了乡村之间发展的地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各村单打优势充分整合,将劣势转化为联合发展优势。
3、同向联合是省际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湘黔边界村寨分布散落、面积较广,民族、文化各有不同,单靠一方面难以形成治理效果,必须针对不同的村寨、问题、事项要找到共同点,实行同向联合,画好“同心圆”,才会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最终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实践证明,在乡村治理中只有同向联合才能将事情办好。
4、共筑基层组织基础、共建乡村治理体系、共推特色产业发展、共守生态环保屏障、共促干部人才建设、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等举措,办活合作社,发展新产业,经济好起来,群众乐起来。实践证明,实现成果共享,群众满意度就会高,就会发自内心参与乡村振兴。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412/t20241219_335307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