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 浏阳市:“千万工程”的浏阳实践
【案例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因地制宜实施好“千万工程”,确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有序取得实效。为全面梳理近年来浏阳在乡村建设方面探索的可看、可推、可学的工作成效,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浏阳通过实地看、现场谈等方式,对乡村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经多次探讨、完善,形成了此案例。
【基本情况】
近年来,浏阳市以“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为目标,按照“全域推进、重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思路,坚持以乡村建设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创新实施“三自三聚三力”(即:在建设方式上突出自发、自然、自治,在建设品质上聚焦生态、产业、文化,在建设管护上提升党建合力、人才智力、乡风引力),经过环境整治、屋场建设、城乡融合三个阶段,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擦亮了美丽家园的幸福底色,开启美丽乡村的迭代升级,推动了美丽经济的全新蝶变,不断谱写了美丽浏阳建设的新篇章。近三年,浏阳共建成美丽宜居村庄515个,完成农村改厕15.8万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7%,成功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302个,实现覆盖率达100%,“首厕过关制”、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
【主要做法】
浏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
1、突出自发、自然、自治,让乡村建设更有生命力
在乡村建设中,浏阳创新“自发、自然、自治”方式,探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打造十条精品线路、百个示范村庄、千个幸福屋场、万户美丽庭院),在示范乡镇优先布局、在主次干道提前设点、在景区周边先行安排,致力打造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大花园、大景区。
一是突出群众自发。浏阳将广泛发动群众作为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农民该干的事情就让农民干,通过成立“屋场建设理事会”,推进筹工筹劳、捐款捐物;设立村级“廉情监督员”,实现屋场项目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组建“义务巡防队”,引导志愿者参与屋场管理,真正做到“政府主导、村级主体、村民主人”。永安镇芦塘村创新乡贤留下来、能人请进来、村民动起来、村庄活起来“四来”模式,发动3位乡贤带头捐资建设湾里屋场,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扮靓家园;镇头镇干口村,形成村民“自发组织、自发建设、自发管护”模式,筹资筹工义务开展道路整治、水利疏浚、垃圾清理等行动,实现了“要我干”变“我要干”。
二是突出协调自然。精心编制《建设指导手册》,统一全市思想,不搞千篇一律,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尽量保持屋场“原汁原味”。突出规划先行,组织现场评审,邀请人大、政协共同参与;强调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大拆大建,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和村级负债;不破坏原有生态,注重就地取材,多用木头、石头、砖头,突出乡味,体现乡愁,打造乡韵,最大限度保留乡村风貌,实现“各美其美”。
三是突出合力自治。坚持群众自管为主,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以户为单位划分公共卫生责任区域和设施设备管理责任点,突出搞好屋边、路边、水边、田边,菜园、果园、花园“四边三园”。树立责任管理标示牌,房前屋后的卫生,由村民自己负责,认真做好“早清三园、晚清四边”。指导村级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常态化开展“屋场夜话”“乡村振兴大家谈”等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度。通过群策群力、合力共治,让浏阳的幸福屋场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2、聚焦生态、产业、文化,让乡村发展更有驱动力
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聚焦生态塑形、产业强基、文化铸魂,科学地将生产、生活和生态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具有浏阳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聚焦“生态美村”。坚持“一套班子”管到底、“三年行动”干到底、“季度讲评”严到底,深入推进村容大整治、造绿大行动、道路大通畅、河流大净化“四大工程”,开展“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整治乡村公共区域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牵乱拉、乱埋乱葬“四乱”现象。创新“首厕过关制”,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确保建一个好一个。聚焦大气、水体、土壤三个工作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执法,不断擦亮乡村“生态底色”。
二是聚焦“产业富村”。以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内生动力,利用村庄资源优势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发展粮食、蔬菜、小水果、花木、油茶等产业,打造了乡村旅游、乡村研学、乡村民宿、红色文旅、地域文化、非遗文创、网村融合、产村融合、城郊融合等九种类型的产业。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0.04万亩,蔬菜播种69.1万亩,出栏生猪132万头,油茶、花木分别实现年综合产值49.1亿元、78.5亿元,休闲农业实现年营业收入20.62亿元,浏阳获评湖南省“十大湘菜名县”。涌现了一批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的典型,如小河田心村、张坊田溪村、中和苍坊村、古港梅田湖村等2022年接待游客均超过了30万人次。
三是聚焦“文化润村”。注重保持地方特色、保留历史文脉,深入挖掘浏阳宗祠文化、花炮文化、蒸菜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努力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为乡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浏阳依托花炮文化,打造“世界花炮之都”,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助推5000余人脱贫。其中,金刚镇丹桂村以红炮传统制作工艺为主题,打造了全市首个以烟花爆竹文化为主题的美丽屋场,不断提升了浏阳花炮文化品牌影响力。
3、提升党建合力、人才智力、乡风引力,让乡村治理更有凝聚力
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城乡一体化工作、全域旅游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全面统筹起来,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乡村建设整体提升。
一是提升党建合力。坚持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乡村一线高高飘扬。扎实开展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3.6万名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全市41.9万户家庭,通过设立“邻里互助日”,打造“睦邻党建”特色品牌,组织开展“邻里节”“村头事村头述·邻里情邻里评”“村晚”等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和谐乡村。
二是提升人才智力。始终坚持以人才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依托“全国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推动建设湖南农大浏阳校区,打造“院士农业”,成立院士农业工作室4个;实施科技特派员“双百工程”,成立“1+N+31”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重点引进、培养支部带头人、乡村运营人才、产业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等,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汇聚。培育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忠国、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孔蒲中、全国优秀农民工张临英、国家林草乡土专家黎永勤和师艳林等先进典型。招引领军人才汤宝莲打造梅田湖研学基地,运营人才王玻声成立湖南西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促推梅田湖村、田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
三是提升乡风引力。注重在德润人心、淳化人心、凝聚人心“软件”上下功夫,把乡风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乡村和人民的协同发展、全面发展。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引领村美人善新风尚。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度,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文明新风。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开展清廉乡村建设,出台《推进清廉村(社区)建设十条措施》《清廉村建设指导手册》,将清廉建设融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积极打造移风易俗新载体。
【工作成效】
1、形成了先试先行的浏阳经验。从“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到“全域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浏阳美丽乡村不断更迭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幸福屋场500余个,美丽宜居村庄515个,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首厕过关制”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今年5月在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浏阳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2021年5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2年获批创建全国首批、长沙唯一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市)。
2、涵养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突出循序渐进,齐心协力,浏阳的生态环境由“脏乱差”实现了“洁净美”。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94.25%,浏阳河流域1000米范围内规模畜禽养殖全面退出,浏阳河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饮用水水源地100%稳定达标,先后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其中浏阳河获评了全省“美丽河湖”。2021年10月,浏阳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3、产生了全域旅游的虹吸效应。多次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湖南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湘鄂赣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22年,浏阳旅游接待总人数304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2.26亿元,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名列第6,实现连续5年上榜。今年5月,获评“中国最佳红色文化旅游名城”。6月,浏阳旅游精品线路获文化和旅游部推介,形成了“浙江有桐庐、江西有婺源、湖南有浏阳”乡村旅游品牌。
4、培育了淳朴和谐的良好风尚。扬正气、树新风,浏阳的乡风乡貌在乡村建设实践中不断彰显,“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的观念深入人心,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实现全覆盖,大爱澄潭、德润永安、星耀中和、达浒达人、道义金刚、幸福龙伏等一大批道德品牌熠熠生辉。永安镇坪头村、大瑶镇南山村等获评全国文明村;沙市镇东门村、古港镇梅田湖村等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浏阳因工作成效明显,先后在“全国新乡贤现场交流会”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作典型发言。
【启示】
1、必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浏阳市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深度把握浙江“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科学思想与工作方法,不断将其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实践证明,不管是人居环境改善还是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都要以“躬身向下、寻策问道”的赶考姿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能向先进看齐、成为先进。
2、必须一体推进,融合发展。一直以来,浏阳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并轨之时,在体现乡村风貌、乡土味道的前提下,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实践证明,要实现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关键是盘活农村的现有资源,充分显示其真正价值,进而改变农村被辐射、被输血的命运。永安镇西湖潭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354亩荒山变产业园,短短几年间,从“薄弱村”崛起为集体经济强村,就是最好的佐证。
3、必须一心为民,依靠群众。乡村振兴源于惠民情怀,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不变,才能不断夯实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浏阳始终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建立多部门协作、多力量参与的大系统,奏响了强农美村富民的大合唱。在这种领导协调机制运作下,使得人居环境整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面对挖掘个性特色、提升文化韵味等新要求、新挑战,需要持续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才是不断写好下半篇文章的关键。
4、必须一网覆盖,系统治理。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打造一张全域覆盖、协同高效的乡村治理网。实践证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实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必须把系统治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紧扣乡村发展趋势和工作实际,做好全局规划,优化整体布局,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才能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社会共治。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412/t20241219_335307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