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征地批复 > 正文

《关于保护与修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功能的建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09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保护与修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功能的建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09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保护与修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功能的建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09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姜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与修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功能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开展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一是强化顶层规划设计。2021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渤海湾(山东部分)污染整治指导意见》《莱州湾污染整治指导意见》,工作中建立入海排污口台账。省海洋局按照《山东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将黄河三角洲纳入“两区”重点修复区,提出修复范围、主攻方向和修复措施,并印发《关于加强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建立全流程项目管理机制,规范了项目各环节工作程序。

  二是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省海洋局指导东营、滨州市合理设置修复项目,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做好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东营市、滨州市分别获2021年度、2022年度中央资金3亿元,其中东营市项目3亿元全部到位,滨州市项目已按计划到位2.5亿元。省海洋局已提前谋划储备项目,指导有关市做好2023年度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稳步推进项目实施。近年,通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完成率100%,干流58个排污口全部进行规范化改造,38条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已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东营市项目完成滨海湿地修复2197公顷、退养还滩549.57公顷、修复岸线5.33千米。通过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修复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今年,省海洋局及时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东营市项目已完成任务总量的75%,滨州市项目正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积极开展互花米草治理。从2020年开始,黄河三角洲共通过4项工程治理互花米草2563公顷。实践中,依托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开展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治理技术科研攻关,修复黄河三角洲面积最大的先锋物种盐地碱蓬植被区,实现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探索出环渤海地区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模式,并研究制定了黄河口地区互花米草治理技术标准。

  二、利用淡水资源强化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功能

  一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省水利厅按照年度水资源管控目标,建立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将单位GDP水资源消耗降低、水资源节约集约等水资源管理指标纳入设区市综合考核内容,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有效落实。明确东营市年度用水总量和黄河水引水总量上限,持续推进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东营2020-2021年度引用黄河水6.9亿立方米,控制在年度计划指标7.28亿立方米内。

  二是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积极推进灌区节水改造,东营市王庄灌区列入全国“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现代化改造工程,总投资2.91亿元;胜利灌区、东水源灌区两处中型灌区正在实施节水配套改造,渠系输水效率和节水水平显著提升;东营市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深入推进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公布市、县(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其中纳入市级44 家、县(区)级56 家),形成国家、省、市、县(区)4 级监控体系。

  三是统筹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2008年以来,结合黄河调水调沙,累计向河口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4.64亿立方米,初步遏制了河口湿地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2018-2019、2019-2020、2020-2021年度,分别向黄河三角洲河道外应急生态补水1.8、4.28、3.6亿立方米,推动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东营市编制《东营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规划》,明确生态补水用途范围、补水实施主体、资金筹措和相关部门职责。山东黄河河务局正在制定《山东省黄河生态补水管理办法》,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程序作出明确。

  四是加强生态补水管理。一方面,畅通保护区生态补水途径。东营市投资3亿元进行引黄闸(船)建设,在现行黄河流路两侧形成9个引水设施布局,将自流引水从34个流量提升至94个流量,扬水从8.6个流量提升至40.6个流量,实现全天候生态补水;同时推进三角洲湿地修复工程(二期)、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二期)建设,连通湿地水系24公里,修复湿地1000公顷。另一方面,严格补水用途管控。东营市制定《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工作网格化管理指导意见》《东营市中心城区生态补水管理暂行办法》,健全从闸口到补水区域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控补水用途范围,保障生态水“专水专用”。

  三、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功能远期研究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2021年10月,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积极开展篮碳调查、监测及评估。根据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在制定《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对包括黄河三角洲在内的自然资源领域固碳增汇科技创新工程进行筹划安排。

  二是开展蓝碳调查监测。海洋碳汇试点纳入2022年山东省委改革办重大事项,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编制方案,联合相关高校院所组织实施,今年已累计完成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28个土壤有机碳碳储量站位样品采集,摸清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蓝碳家底,并展开样品预处理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碳储量初步核算。

  三是推进蓝碳科研创新。住鲁海洋院士21人,建成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形成覆盖基础研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今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研究院山东分院、黄河三角洲碳汇基金落户东营,探索调动社会力量和资金促进黄河三角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

  四、下步打算

  一是积极落实碳普惠机制,摸清全省海洋碳汇能力,探索区域性碳汇交易模式,推动湿地碳汇标准研究,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实施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推进盐沼生态系统修复,增加海草床面积、海草覆盖度,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三是加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黄河三角洲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与海洋污染防治,统筹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并探索可复制、能借鉴、易推广的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

  四是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治理,通过清淤、移植当地植被等工作修复原有湿地生态,遏制互花米草快速增长趋势。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2年9月1日


原文链接:http://dnr.shandong.gov.cn/zwgk_324/xxgkml/jyta/zxwytablqk/202209/t20220906_40517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