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瞄准种业关键问题——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种业支撑

发布时间:2023-04-15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3月31日至4月3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举办。论坛上,国内外院士专家云集,建言种业发展。展厅内,50多家种业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集中亮相,展示交流最新成果。身处种业振兴关键之年,面临哪些新形势新要求?请看记者从这场种业盛会上带来的报道。

  今年,是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的关键一年。面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新任务新要求,种业发展需要探索哪些新路径,哪些难点痛点需要合力攻关?

  在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各界政企代表、业内专家学者围绕种业关键问题研讨交流,全面明确种业新形势、新任务,作专题报告、发布最新成果、分享最新理念,为合力推动种业振兴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在“一粒种子”中践行大食物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如何在种业发展中全面认识和贯彻落实大食物观?

  “从践行大食物观的理念和路径要求看,必须重视种业科技创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指出,践行大食物观,需要加快培育营养品质更好的农产品,找回“失去的味道”。

  陈萌山建议,要从品种的选育入手,要把感官、加工、营养品质等纳入育种目标,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性状等一起构成国家农业新品种审定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大食物种质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多元主体深度开放的种子产业体系。

  果蔬是人民健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落实大食物观的具体载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指出,园艺产业在育种方面具有类型多、周期长、公益性等显著特点。落实大食物观,培育多样化品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是园艺育种者的使命。选育优质、宜机、矮化、直立、抗性品种是关键。同时,要制定政策促进形成有效的育繁推体系,实现基因发掘、资源创新和品种培育、示范推广的有效衔接。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种业要如何发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许勇表示,我国是设施蔬菜产业大国,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特征对品种需求更加多样。“保护地设施类型与生态气候多样,需要专用或广适品种,保护地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差,对品种抗性要求更高,设施生产的高投入对品种产量与品质要求更高,持续结果与品质一致性要求也更高。”

  “随着我国蔬菜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栽培蔬菜有近300种。”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友军指出,目前,我国蔬菜六大优势产区保障了蔬菜的全年均衡供应。

  在蔬菜营养优质育种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张友军介绍,相关研究单位定位并克隆了黄瓜苦味、番茄风味、马铃薯自交亲和、白菜结球、西瓜糖运输等重要基因,创新了一批包括抗黄萎病大白菜、抗病毒病番茄、抗青疮痂病马铃薯、耐低温弱光茄子等在内的骨干亲本,通过蔬菜种源创新关键技术,创制出了一批抗虫、耐除草剂、富含花青素的蔬菜新品种。

  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融合贯通

  我国水稻育种世界领先。如何充分发挥育种优势,推动水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让稻米产业提质增效?论坛上,多位专家从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品种选育应用、产业发展趋势、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为产业发展支招。

  种质资源作为育种基础材料,占据着种业发展的源头地位。通过优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撬动产业发展的例子数不胜数。广西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国富举例介绍,利用广西野生稻资源培育出的优质水稻“桂99”系列组合累计推广2亿多亩,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育成以“丰田优553”为主体的系列优质品种,获得了1550万元的使用权转让……

  “目前利用野生稻为研究载体,团队持续开展杂交稻优质化分子机理研究,发掘了调控水稻粒型及垩白形成的新基因,为杂交水稻优质化改良方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邓国富指出。

  以优质粳米为例,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谢辉对优质稻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目前,全国稻米市场供应充足,但优质粳米却供不应求。优质粳稻产业发展必须以品质保障为核心,通过育种、种植、品牌三方联动,打造优质优价各方共赢的全产业链闭环。品种+产地+标准化种植的‘金三角’模式是关键。”

  “从影响大米品质的几个方面来看,品种、种植、收储加工分别占60%、20%、20%。”谢辉指出,作为产业链的前端,优质粳米育种研发要注重高产抗逆,兼顾营养、储藏、外观等品质性状,适用直播、易制种等工业化性状,以及养分利用、节水、再生等绿色性状等诸多方面。

  为推动水稻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论坛上,由农业农村部基本建设项目支持、中国水稻研究所牵头建设的国内首个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启动上线。平台聚焦水稻产业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打通水稻生产、储备、市场、贸易、消费、科技全产业链,构建一个数据指挥中心、一张全产业大数据图、五大应用模型和多个应用场景,将深化大数据在水稻产业领域应用。

  中国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徐春春举例介绍,平台中的大数据专题分析功能多样,如通过对水稻病虫害、自然灾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出年度发生次数,分析出集中时间和区域,便于指导水稻生产。平台五大预测分析服务还可为决策生产提供高效支撑。例如,价格分析预测模型通过收集企业及稻农销售价格、批发市场价格、稻米贸易价格等历史数据,结合气象、区域产量等影响水稻价格的指标形成多维弱相关的数据集合,建成较为准确的价格预测模型,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南繁硅谷”创新动能源源不断

  南繁是我国科研育种的“加速器”,与种业发展密不可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的100多位代表为推动南繁硅谷建设展开深入研讨,探索种业改革创新模式和解决方案。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育红介绍,近年来,海南省强化种业发展高点布局,大力提升南繁基地保障能力,着力打造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聚集和培育种业创新主体,持续推进种业领域制度集成创新,全面加强种业领域交流合作。

  作为我国种子创新综合性研究平台与创新高地,崖州湾实验室担负着重要使命。“种业科技创新是一条涵盖种子创新和商业推广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崖州湾实验室将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打造种子精准分子设计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种业创新高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为推动“南繁硅谷”建设,海南省及相关部门凝心聚力,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海南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7家科研院校,形成由顶级科研团队领衔、不同类型科研机构为支撑的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格局;通过引进和培育130余家种业企业,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通过组建23个院士创新团队和研究生“海南专项”计划,不断强化种业科技创新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建设知识产权“五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出台《进境农业植物品种隔离检疫与DUS测试同步开展试点方案》,加快植物品种进境和产业化进程,形成“南繁种业”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等平台引领作用,举办“RCEP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海南三亚瓜菜新品种展示会”等精品论坛和会议,持续提升种业影响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王澎 邓卫哲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04/t20230412_118676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