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内参!
土地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连续暴雨过后棉田培管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4-08-01 来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连续暴雨过后棉田培管技术意见

  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进入6月以来,湖南大部分棉区经历持续降水,特别是近期的大暴雨导致多数棉田发生渍涝灾害,局地发生重度渍涝,严重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并可能造成杂草丛生、病害多发。暴雨过后,7月上中旬需加强棉田培管。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排渍、扶株

  近期的暴雨产生渍涝,使不少棉株倒伏,应及时排涝排渍,扶正棉株。扶株应掌握时机,一般待土壤稍微干爽时、顺势进行,以能固定棉株为准,不可多次摇晃棉株,以免造成棉株死亡。淹水棉田可用无人机喷洒清水清除棉叶上黏附的泥沙污渍,增加棉苗光合作用能力。

  二、中耕松土除草

  长期下雨,土壤处于渍涝状态,雨后土壤容易板结。同时,近段阴雨天也导致了杂草丛生。因此,待棉田干爽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杂草较多的棉田则应除草,可采取人工或机械或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时千万要注意除草剂的选择和喷施方法,避开有风的时间,罩住喷头,切不可喷到棉叶上。万一毒害发生,可喷施芸苔素内酯部分缓解。

  三、看苗施肥

  根据棉花长势施肥。

  春播棉田,7月上中旬陆续进入花铃期,要重施花铃肥,N、K肥,花铃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开沟埋施为佳。一般中等肥力棉田,此时可施纯N、K2O5各10kg-12kg,如选用等养分的复合肥,应注意添加N、K(尿素、氯化钾或硫酸钾),避免过量施用P肥而造成浪费和土壤、水体的污染。密度越大则施肥越少。中微量元素肥料则需根据棉花生长的实际情况确定(此期极易出现缺硼症状,严重时叶柄出现浅色环纹),不建议盲目大量施用中微量元素,以免造成毒害。

  夏播棉田,由于6月雨水过多而影响生育进程,部分棉田目前尚未进入现蕾期。7月是促果枝、增加有效蕾的关键期。可在促平衡生长的基础上,于7月上中旬一次性施肥,中等肥力棉田,建议用量为每亩纯N(8-12)kg、P2O5(5-6)kg、K2O(8-12)kg,密度越大则施肥越少。施肥方法与春播棉田相同。

  四、化学调控

  无论是春播棉田还是夏播棉田,7月都是株型调控的关键期。除肥水调控外,还应进行化学调控。化学调控应结合棉株长势进行,生长前期控旺不控弱,中期普遍调控。春播棉田此时棉株进入花铃期,生长较为旺盛、生物量大,缩节胺推荐亩用量2.5g-3.5g(纯);夏播棉田仍以“打高不打低、控旺不控弱”为宜,缩节胺推荐亩用量1.5g-2.0g(纯),均需根据长势和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性进行增减。种植密度越高,缩节胺用量越大。2次喷施缩节胺的间隔不少于10天。

  五、防治病虫

  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重点防控对象

  1、病害:枯萎病、黄萎病。

  2、虫害:棉盲蝽、红铃虫、甜菜夜蛾等,严控区关注棉田四周叶蝉为害情况,做到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

  (二)防控方法

  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病虫监测,科学选择和施用农药。雨后应做到及时排涝降渍,零星病田和轻病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中重度病田发病初期喷施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20~30克/亩等微生物制剂,或0.5%氨基寡糖素150ml/亩等诱抗制剂,连续2~3次,间隔7~10天。

  根据当地虫害发生情况,选用25%噻虫嗪4-8克/亩、50%氟啶虫胺腈7-10克/亩、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60-90毫升/亩等防治盲蝽象,由田边向内施药;10%烯啶虫胺20-30毫升/亩、40%氯噻啉4-5克/亩、20%呋虫胺30-40毫升/亩等防治棉叶蝉;8%多杀霉素20-25克/亩、3%高氯.甲维盐30-50毫升/亩、24%虫螨腈·虱螨脲20-30毫升/亩、20%虫酰肼80-100毫升/亩等防治甜菜夜蛾。20%氰戊菊酯25-50毫升/亩、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30-40毫升/亩等防治红铃虫。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yjgl/202407/t20240703_333451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内参 td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